
(秦州区外宣办 彭高峰)时值初夏,正是农忙季节,农人顶着日头下地,踏着月光进门。为了不打拢农民正常的劳作,5月9日,秦州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子园再赴联系点,利用傍晚时间,召集村民谈心,共话发展。

山村初夏的夜晚尚有些许轻冷,月儿弯弯,星光闪闪。然而,从这按耐不住悸动的村庄——天水镇古集村每个匆匆赶往村小学的人们的身影,可以明显感觉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激动与喜悦。
简陋的教室里灯光通明,坐满了人。有些硬挤进门框里,没地方坐就在后面端端正正地站着。还有些挤不进去,就从开着的窗户里把头伸进去听。虽然挤满了人,但是很安静,没有一点嘈杂的声音。
这里,正在召开村民大会。与会的都里从农田里干了一天活,刚吃完饭还没来得急歇息的村民,有的抱着小孩前来开会。李子园亲切地与大家交谈,听取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了解村里教学、医疗卫生、农业生产……
“村里有多少大学生,分别学的什么专业,其中参加工作的有多少?有多少高中生?有没有上不起学的娃娃?”当李子园问到教育情况时,村民们纷纷说开了。
“我们村里有现在到三中当老师的,还有晚报社当记者的……。”
“村里现在的小学有60多个学生。没有不上学的,大部分娃娃初中毕业就到外地打工去了。”
……
李子园问他们:“打工到外面去主要干的什么工作?对于村上种果树、搞养殖你们有啥想法?”
村文书马补娃说,“村里到外地打工主要还是搞建筑,粉刷工比较多,也有一些妇女出去做家政服务的,几乎每户都有一个在外面打工的。”
“这两年来,我们在区上、镇上的帮助下,去年建了3083亩苹果园、454亩核桃园,新修田间农机路1条,今年又建苹果园586亩、核桃园600亩,这给我们增加了一条致富门路。现在我们家家种果树,等果树挂果,再加上外出打工,相信我们的收入会逐年提高。”村主任马世强说,“政府帮我们建园子,给我们作技术指导,还帮我们把去镇上的路打成水泥的,使我们发家致富的信心更高了。”
“光有技术指导和一些培训还不够,我们要通过培训,让每个粮农真正变成懂技术的果农。”李子园说,“在管理上,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搞合作化和公司化经营,让农民变身当‘工人’、成小老板,以产、供、销一条龙的种植和管理模式,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李子园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激动万分。
一位叫马小翼的村民说,“我们现在最缺的其实就是技术。李区长的话真是说到我们心坎上。”
夜色越来越浓,寒气渐渐加重,农民的热情依然很高,晚上十点半了,他们还挤在教室里、扒在窗口上认真听,听得是那么的投入,没有一点白天干活的倦意,会场上依旧是那么安静……

其实,李子园下午就已经来到了村上。因为想到现在是农忙季节,村民都在忙碌,李子园就先召集村班子开了座谈会,随后分别走访了联系户马双劳和马建娃家,向他们送去了慰问品,了解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生活状况和困难。
就是在与村干部座谈、入村走访的时候了解到,去年栽种的一些果树,现在茎干上发出的芽子,村民们不知道是留下还是摸除,于是,在晚上与村座谈交流的时候,李子园专们安排区委农工部部长张良给大家讲解了一些相关的果树栽培技术。
驱车往回走的时候,夜已经相当深了,古集的山梁上,只剩下跳跃着划过黑夜的车灯。回头望去,这个座落在山坳里的村庄,依稀闪着溢满喜悦、希望的灯光,像星星眨巴着眼睛,目送他们的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