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天水讯(记者王宇兴)天水市秦州区全面加大组织领导和产业化开发,使劳务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今年前半年,全区已累计输转劳务人员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8亿元,有效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秦州区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为了加快劳务输转步伐,去年,区上成立了劳动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12个乡镇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400多个行政村中配备了劳务联络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区、乡、村三级劳务网络。在此基础上,秦州区组织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人员,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组,逐人逐户对城市、农村劳动力现状进行了摸底登记,摸清了各乡镇富余劳动力存量。同时,全区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一年多来,全区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共举办培训班56期,人员达7280名。目前,经过培训的这些人员已被广东东莞、韶关、惠州、天水华天等单位全部聘用。
为了进一步拓宽劳务输转领域,秦州区还不断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坚持“东进(广东)西出(新疆)”的战略,在北京、上海、广东、新疆、西安、深圳、天津等地建立了134个劳务基地,为加快劳务输转和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