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还巢”
——天水华天集团创新人才开发模式

(11月6日,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与华天电子集团引进的团队成员进行座谈交流。)
近年来,天水华天集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在引才、用才、育才和留才上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有力地促进企业人才队伍迅速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支撑。

引进来:不惜代价聚才
华天集团坚持把引进高端人才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引擎,吸引和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为集团发展做贡献。自2000年至今,共引进包括高管、中层及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40多位高层次人才担任管理与技术骨干,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10年,集团从新加坡引进中组部第六批“千人计划”入选者朱文辉博士,现任集团总工程师,为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总经费约2.8亿人民币)发挥了突出作用,并在中组部举办的“千人计划学者座谈会”上作为优秀代表发言;从大连引进的徐冬梅高级工程师,现任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到任以来,在集团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集团现拥有授权专利113项,科技成果鉴定数119项,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成倍增长,技术中心也获得国家、省级项目扶持1000万元;今年5月,从深圳赛意法公司引进了一个以赛意法公司原副总经理李六军先生为首的、由12名管理及技术骨干组成的团队,担任华天科技公司的总经理、技术总监以及5个核心部门的部长等职务,在全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座谈会上,李六军先生说:“我怀着对华天人在西北落后地区做微电子企业的钦佩之情,被天水华天集团的发展规模和潜力,以及天水良好的气候地理环境和日渐形成的区域性大都市气质所吸引,决定扎根天水发展”, 引进人才团队到任后,仅半个月的时间,集团日产能平均提高130万块,今年10月华天集团“高端封装研发团队”被甘肃省科技厅推荐为科技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

送出去:校企合作育才
华天集团充分利用国内高校优质资源,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经验,全面培养各类人才,大力提升员工素质。集团专门设立了培训中心,通过制定全年培训计划,采取外聘讲师、外派学习、内部交流、视频学习等方式,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002年联合兰州理工大学举办了工程硕士班,30人得到深造。近年来,集团先后送68名高管到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参加EMBA研修班学习,另有4名中层管理人员正在参加北京大学在天水举办的管理培训班,并且每年选派优秀技术与管理人员到日本丰田及美国、台湾等地的知名企业学习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在对高端人才进行培训的同时,企业还每年到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招聘优秀研究生、本科生,与本地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共建“华天班”,每年为企业输送大、中专毕业生近300余人,为企业基层技术、管理团队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

留得住:多元激励用才
华天集团在人才使用上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以文凭论人才”,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环境留人,为各类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是坚持事业留人。全面建立人事管理制度、内部职称评聘制度等长效机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坚持把最需要的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能力、专业优势和管理才干,对于业绩突出的人才,敢于大胆使用、破格提拔,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华天科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永寿,曾是动力车间的一名仪表维修工;设备部长钟耕波曾经是一名维修工,但是凭借对设备的了解,经他采购的各种设备总值已超过10亿元,并且都以全国同行业的最低价格购进,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二是坚持待遇留人。集团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为引进人才和广大员工提供住房保障,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租房给员工,对于购房的员工,公司也只收取建筑成本,还为员工担保提供9万元以内的购房贷款。企业每半年调整一次工资,按照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决定调薪幅度,对于能力突出者,随时为其提薪。三是坚持环境留人。集团制订了《技术进步奖励条例》与《技术人员管理办法》,设有项目奖、效益奖、专利奖、论文奖等创新奖项,用以奖励在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对获得国家中、高级职称的人员给予职称津贴,近三年来,集团每年用于科技创新奖励的资金达50多万元。集团还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创新大会,评选优秀专利工作者、优秀论文、优秀项目,并在集团范围内大力宣传,努力营造了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