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时的成功并不等于可以保持永远不败,绷紧“危机”这根弦,把握机遇,不断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一直认为机遇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抓住机遇,把握机遇,把机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优势和成果,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有不断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在办厂实践中,自己也深切体会到:创新就是不走现成路、吃现成饭,而是要不断排除艰险,创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条新路来,创新不是蛮干,而是要把干事创业的热情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创新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从实际出发,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创新更不是孤军深入,而是自觉服从大局,团结奋斗协同作战。如2002年,我们在第三季度末着手策划了“研、产、销捆绑”的管理新招,用“二牛抬杠”之力,托起“五子登科”之业,使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因而使我们的铅笔获得了中国制笔名牌,打响了企业上台阶,质量上等级的攻坚战。
“饮水思源造福一方,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回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企业能发展到今天,与党的富民政策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经常教育全体员工,穷时不忘拼搏奋斗,富时不忘国家和贫困群众。企业牢固树立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理念,建厂以来,在省、市,县光彩事业促进会的引导下,先后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和厂兴不忘教育的“献爱心”活动,先后吸纳了100多名来自边远山区的贫困农家子弟和40多名下岗职工就业,每逢年关节头,我厂都要集资一批资金,补贴给他们。例如我们把西川镇的几户特困户确定为重点扶贫对象,每年为他们资助面粉、衣物、现金等;每逢“六一儿童节”把价值两万多元的铅笔送到贫困山区的学生手里。多年来,先后向光彩事业、希望工程和贫困山区的在校学生捐赠铅笔200多万支,共20多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万多元,斥资2万多元帮助西川中学修筑水泥路面等。与此同时,我们也把关怀投向社会、回报社会,建厂以来,累积上缴国家税金380多万元,为秦安县西川乡等帮扶生产救助10万多元,为全国水、旱灾及抵御地震等其它自然灾难捐款5万多元,为社会其他公益事业捐赠款物达30多万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我厂历经艰苦创业,走过了品牌战略的漫长之路,终于铸就民营企业品牌。然而,形成特色和品牌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问题。与国内其他民营企业一样,我们在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的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例如,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其影响在短期内难以彻底消除;民营企业业主自身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品牌意识淡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跟风赶时髦、急功近利、一味模仿、冒牌、市场错位现象普遍;管理薄弱;融资困难;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不力等等,上述诸多因素不排除,民企的品牌建设难有突破性进展。

质量助推“五星铅笔”走向成功之路
五星铅笔厂进一步
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实施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面出击,重点突破。今后,我厂将继续以宏大的事业感召人,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人,以公平的竞争激励人,以一流的待遇吸引人,在已有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勇攀高峰,再创佳绩,贡献社会,造福人民。为了扫除我厂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需从以下方面取得突破,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继续坚持以创新引领未来。
我厂还将继续坚持“四个创新”:一是坚持制度创新。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明晰责、权、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二是坚持管理创新。在管理上突破狭隘的、传统理念和“模式”,改“一揽到底”的家长制为分层若干智能机构、团队协作的现代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坚持质量创新。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来抓,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规范运行,明确责任内容和责任归属,细化质量方针目标,追求质量的不断创新,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技术革新改造步伐,从硬件上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能力;四是坚持技术创新,在加大技改投入,加强领导力度,加快工作进程的同时,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继续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内与国际企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在国际化过程中,要根据本企业所具备的条件,制定正确的品牌营销定位策略。第一,要把自主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一个企业只有拥有技术领先优势,才能够拥有持久的品牌竞争力优势,这里所说的技术也包括设计等因素在内。第二,重视自主品牌出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必将进一步融合。在国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注重开拓国际市场。但是,重点是扩大自主品牌出口,而不是贴牌出口。第三,为保持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企业必须尽可能专注于某一行业,注重做特、做精、做好、做细、做透。第四,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品牌战略的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必须依靠大集团推进新开发的品牌。
品牌的实质就是诚信和文化的积淀。
品牌是企业综合素质、整体实力的集中体现,它要经过时间的磨砺与积淀,被市场认可而形成。打造品牌首先具备的条件是诚信,以先进的管理理念、诚信的优质服务、不断进取的拼博精神,才能创造出品牌,诚信不仅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精神;诚信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规则;诚信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如果说品牌与诚信是腾飞的双翼,而企业文化就是这架飞机永不疲劳的发动机。
长期以来,企业的品牌就是工厂的牌子、商店的招牌、商品的名字,而其实质就是诚信,就是货真价实,就是价廉物美,就是百姓的信赖。从全聚德的烤鸭,到同仁堂的中成药;从上海缝纫机到飞鸽牌自行车;从海尔电器到五粮液酒,企业的品牌发展之路无不是一条讲求诚信的发展之路,企业的品牌无一不是渗透着老百姓对其产品信赖和品牌文化的弘扬。因此,要想企业产品在市场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留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只有讲质量、求诚信,只有树品牌、立信誉,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
建立学习型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民营企业要提升品牌竞争力,必须提高民营企业业主的自身素质,培养和引进懂管理、会技术的人才,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人才上。民营企业业主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管理企业,要自觉地加强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要加快培养和引进熟悉市场经营的专门管理人才和懂科技的行家高手,加快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积极发展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理念的项目。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使许多研制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尽快与企业的生产结合起来,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成果。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培育民企品牌建设的良好环境。
政府除了制定政策,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之外,还要搞好协调服务,政府要着重解决一些“一厂一企”解决不了和干不了的事情,要通过牵线搭桥,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企业超常规发展。
政府要积极改善培育企业品牌建设的市场环境。首先,必须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政府和银行要做好大量的相关工作,政府要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要大力营造创新技术环境。再次,政府要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立统一执法的市场环境,加大打击假冒他人品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的力度。要整合企业品牌资源,政府应加强对品牌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品牌工作组织协调机制,统领谋划、指导品牌建设工作。帮助企业发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作用,对创名品牌企业给予多方面支持。除对创立品牌工作实施政府奖励之外,还应给予政策扶持。行业协会及其主管部门更要主动配合企业整合品牌资源,倡导行业品牌共创共享,克服各自为战、无序竞争,从而推动企业依托品牌优势更快地发展和提升,使企业的产品质量更加提高,使品牌的效应深入人心。
■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卿在秦安县五星铅笔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