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企业>>正文 |
决战70天—-天水移动实施“村通工程”速记 |
(2005-11-17 11:11:55)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天水日报 郭艳秋 打印本页 |
|
|
11月10日,甘谷县谢家湾乡永丰村的移动通信基站正式开通,这标志着天水移动分公司实施的“村通工程”全面竣工。就在这一天,遍布在我市两区五县的29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移动信号的有效覆盖,从而使我市90%的行政村通上了移动电话。 “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地处偏僻山区的广大农民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现代通信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在过去,为了打个电话,大山深处的农民要翻山越岭走上几十里路,城里人习以为常的电话通信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决定在“十五”期间实施“农村通信扶贫工程”,使偏远地区能及时与外界沟通,快速获取市场、技术、文化信息而脱贫致富。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为了按期完成这一惠及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9月8日,甘肃省通信管理局、甘肃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将天水移动分公司确定为天水市“村通工程”的主要实施单位。根据要求,天水移动分公司要在11月15日前全面完成320公里的光缆引接、56个移动通信基站的开通以及“村通”实施点的电话安装工作,而时间只有70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时间就是生命。在接受任务后,天水移动分公司立即召开“村通工程”协调会议,明确了工作思路,细化了工作任务,并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协调和解决,一场为期70天的攻坚战就此拉开了帷幕。据了解,此次实施的“村通工程”涉及全市294个行政村,而且大部分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边远山区。自9月8日以来,天水移动分公司先后组成了16个施工队,派出100多名技术人员,他们克服地理条件复杂、施工工期短暂等困难,深入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穷乡僻壤,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30多片天然林区,最终将320多公里的光缆穿越了一道道山梁沟壑,把56座移动通信基站树立在崇山峻岭之间,294个行政村不通电话的历史在70天内得到了彻底改写。为了让农民早日用上手机,天水移动分公司与通信服务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选择站点到设备安装,他们放弃休息时间,马不停蹄地“跑”了70天。 麦积区琥珀乡霍家沟基站建立在当地一个很高的山顶,山上全部都是天然林区,只有当地村民沿山踏出来的小路。光走一趟就得3个小时,施工人员从早上四点出发,一天最快也只能运送三趟建筑材料和设备,为了争取时间,施工人员一般带着干粮,在路上就着开水当“午餐”。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负责施工的小分队9个人硬是凭借着人肩扛、牲口驮、众人抬,用了整整五天时间,才将整个基站的建设和安装材料运送到山顶上。为了能让工人们在晚上能够回家吃一口热饭,换洗一下泥巴和汗渍浸透的衣服,施工队长专门托人买了一只便携式发电机和照明灯,以便工人们在晚上能安全返回。而为了照看建筑材料,他自己每天晚上坚持一个人在山顶上冒着呼啸的寒风,在临时搭建的小帐篷里拥膝而眠。 天水移动通信分公司总经理张克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实施的“村通工程”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天水移动承担的任务占全省移动企业总量的50%以上,整个工程竣工后,将大大提高我市农村的通信质量。据统计,在我市部分行政村里,使用手机的农民已经达到了120多户,他们不仅能方便地和外地沟通联系,而且能及时得到各种信息反馈,使得物流周转时间大大缩短,对山村经济的发展很有帮助。张克仁告诉记者,为了让农民真正用得起手机、用得上手机,天水移动先后提出了针对农村用户的“398”方案,开通了资费低廉的农村商务IP电话,并且联合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建立“农信通”短信交流平台,发布各类种植、养殖信息,帮助农民打开农产品的销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让他们尽快过上幸福的生活。 |
|
|
|
|
|
|
|
|
|
|
|
|
|
|
|
|
相 关 新 闻 |
|
相 关 专 题 |
|
|
|
新 闻 评 论 |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