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永清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四个方面创建内容为重点,持续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奋力擘画和美乡村新图景。
聚焦“产业兴”,着力打造“实力乡村”。突出“川区蔬菜,山区粮食”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种植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22400亩。通过“联村联社”的方式,由苏屲、西关、李沟、义坊4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划片包干种植3200亩饲草玉米。在南峡村建成120亩食用菌种植大棚和60亩蔬菜种植大棚。在马沟村建成西塬小麦良种示范点一处1632.5亩,西灵山高标准金银花种植基地一处2000亩,建成草莓大棚8座6336平方米,蔬菜大棚32座12000平方米。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带动就业,促进村民增收。

聚焦“村庄美”,着力打造“秀美乡村”。在不断巩固提升往年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马沟村实施了省级乡村示范村,按照“旧村重提升,新村补短板”的思路,拆除危旧房、空心院78座,整治乱堆乱放6处,清理柴草堆放场3个。对照省级乡村示范村“14+6+5”建设标准,硬化小巷道12414.5平方米、主巷道423米,铺设地下管网4600米、自来水管6200米、新建晾晒场600平方米。打造暖湾村为全镇乡村建设示范村,拆违治乱3处、43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30余处、种植花草共计57250棵、粉刷涂白院墙1000多平方米。确定义坊村为乡村建设重点村,硬化巷道27条1720平方米,铺设排污管网1160米,修筑樊河护坡960立方米,建设人行步道160米,绿化节点4处,安装太阳能路灯53盏。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建设成果不断凸显。

聚焦“乡风和”,着力打造“文明乡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建立健全“四会”等村民议事协商组织,制定村规民约,深入开展“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美丽庭院”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多举措高质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整治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问题,村风民风持续向好。

聚焦“治理好”,着力打造“和谐乡村”。紧盯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各村清理乱堆乱放、清运积存垃圾,精准落实到位“10+5+N”奖励补助政策,全力推进双场村23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消除各类不和谐因素,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持续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将风险隐患消除于萌芽。
下一步,永清镇将持续实施党建示范引领,继续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结合现有资源及产业情况,聚焦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激励发动群众共建共治,聚力打造产业强、环境美、文化兴的和美乡村。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