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清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厘清部门职责,明确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工作,监管效能质效双升,全县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项措施助推“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
强化组织领导,拧紧责任链条。成立了县政府“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领导责任,细化业务分工。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分析研判形势,调度重点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突出抽查内容和具体要求,合理确定抽查事项和抽查计划,确保“互联网+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县政府主导、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执法培训2加强业务指导,提升能力水平。结合“互联网+监管”平台信息技术的专业性,针对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系统操作、监管事项清单梳理、检查实施清单编制等内容,采取“互动式”现场教学、“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有效解决了监管能力不足、推进力度不够等问题,为全面推进2024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梳理监管目录,统一事项要素。组织召开全县“互联网+监管”事项认领和清单编制部署会议,以硬指标抓落实,分层级认领监管事项,增补梳理监管事项和清单编制,规范监管事项的发布运行,有效实现了动态化、标准化管理,推动同一监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有机统一。全县累计完成目录清单领取694条,添加检查实施清单724条,实施清单整体完成率98.91%。
开展动态监管,奠定共享基础。对省、市新增事项和变更事项开展动态跟踪维护,督促各单位将业务监管与“互联网+监管”系统融合,将实际监管数据客观、真实、全面录入“互联网+监管”系统,为实现各类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奠定基础。至目前,注册系统用户906人,录入执法人员1096人,录入检查行为9905条,新建日常监管行为信息3223条。

三个“强化”助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强化机制保障,狠抓任务落实。印发《清水县2024年全县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通知》,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双随机监管”平台,统筹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工作,积极履行监管职责。
强化分类管理,推进基础建设。根据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标,加强监管事项清单、监管对象标签、执法人员标签管理,指导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监管职责,依照事项监管层级建立分领域监管对象标签库并实施动态调整,认领完善监管事项,至目前,建立监管对象标签220个,监管人员标签155个,为双随机抽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强化科学监管,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深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和移动执法APP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的关联应用。本年度发布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抽查计划94条,发布任务数156条,抽取户数1054户,检查户数959户,公示率100%。

三种举措提升企业年报工作质效
明确工作要求,紧扣“实”字精准谋划。为确保年报公示工作顺利完成,年报公示工作启动之初,即召开年报工作部署会,对年报工作目标、组织领导、任务分解、工作要求等进一步细化明确,为推进年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将年报进度作为重要量化考核指标,每周对工作进度进行排名、晾晒,形成单位之间“比、赶、超”的良好局面,对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督导,帮助解决年报工作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切实推动年报任务落实。
拓宽宣传途径,紧扣“广”字周密部署。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经营主体年报宣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市场主体微信群、发放宣传资料、集中宣传等方式,向辖区内各市场主体广泛推送宣传年报公示报送时限、公示内容、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重点对逾期或不进行年报的严重后果开展宣传,提高经营主体对年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等渠道,提醒、指导市场主体按时年报。
主动优化服务,紧扣“严”字全面落实。各市场监管所按照工作部署实行“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管理,将任务层层分解到所、到人,细化落实省、市、县局年报任务要求。业务股室与监管所组织工作人员“进市场、进企业”,提示指导企业开展年报工作。对于往年未年报及申请移出异常市场主体,业务股室现场讲解网上年报操作流程,面对面解答有关年报工作的各种疑问,进一步增进市场主体的诚信自律意识,以此告诫经营者要按时年报,以免因漏报迟报影响自身信誉。截止6月30日24时,企业应报年报2853户,年报率98.53%;农专社应报年报1246户,年报率100%;个体户应报年报12546户,年报率99.90%。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