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清水县紧盯“打造国家中医药和生物制药基地”机遇,依托县域资源禀赋,聚力打造康养及大健康产业板块,擦亮“轩辕故里·康养福地”的地域名片和“治未病·清水中医养生馆”特色品牌。

白房红瓦,庭院有致。在牛头河风情园八号馆内,坐落着这样一个装饰古色古香的中医养生馆——清水中医养生馆,门前的翠植绿树掩映着装饰古朴的建筑,给这座中医馆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近日,记者走进清水中医养生馆,映入眼帘的是楼道墙壁上设置的中医文化知识宣传栏,古法姜疗美人鱼、头疗、瑶浴、按摩等中医药理疗项目为群众提供多种选择,馆内的康养师正在根据群众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理疗服务,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吸引了不少患者前来理疗。

清水中医养生馆负责人申莉莉告诉记者,“我们的养生馆是和清水县医院共同合作运营的,目前开设的特色项目是来自广西的瑶浴、古法姜疗美人鱼和头疗等项目。这里可同时容纳40人前来消费体验。”


据悉,“治未病·清水中医养生馆”的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行业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理念、统一标识、统一风格、统一基础诊疗项目、统一定价的要求,突出标准化、品牌化。着力构建“1栋康养大厦示范带动、2所县级医院先试先行、18个乡镇全面推动、N个新建馆紧随其后的 '1+2+18+N'”战略布局,为“健康清水”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探索推行标准化+特色化模式,打造同中存异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既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康养市场需求,又有力促进中医养生馆发展壮大。在大力发展中医养生馆的同时,立足清水产业特点及特色饮食文化,聚焦“食、用、医”三个范畴有力推动“医养”“康养”“食养”“日常养生”融会贯通、互促互进。在宣传、客源、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想方设法做好“健身”“富民”的大蛋糕,加速推动康养及大健康支柱性主导产业发展。

清水县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辐射带动社会力量新建中医养生馆12家,争取年内将养生馆规模扩大至50家以上,切实做优做强‘治未病·清水中医养生馆’特色品牌。同时深度开发保健酒、养生茶、养生枕、足浴包、热敷包、熏蒸包等健康产品35种以上,有力地推动全县康养及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清水县始终坚持中医养生馆和康养产品研发“两手抓”,立足本地产业特点及特色饮食文化,紧盯群众实际需求,聚焦“食、用、医”三个范畴,不断拓展康养产品研发的广度和深度,以全县中医骨干力量和“治未病·清水中医养生馆”从业人员为核心,组织成立了清水县《黄帝内经》“治未病”学术研究会和清水县养生协会,针对老年人、妇女、慢病患者、康复人员、职业病人群等重点服务人群的健康需求,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挖掘整理民间健康食谱,目前研发养生茶类、养生药膳等保健饮品10种,研发足浴包、热敷包、熏蒸包、养生枕、养生肚兜、坐垫和中草药香包等养生理疗类康养产品10种,开发灵芝切片、孢子粉等中药制品多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清水县康养及大健康产业体系,提升了中医养生保健、医疗和特色康复服务水平,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和中医养生产品研发高质量发展。
(新闻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