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清水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清水县在扶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培育壮大特色种养业,使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不足2000元提高到5000元,让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十二五”期间清水县对17个乡镇51个行政村,3663户18052人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新建搬迁新村51个。“十三五”期间重点对1607户753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居住同步搬迁人口2589户11888人。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长远发展需求,清水县始终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一户一策”的思路,坚持把“林果、畜牧、经作、药材、劳务”五大优势富民产业精准规划到村、落实到户、培训到人,引导搬迁群众算好“干鲜果+牛(羊)、干鲜果+蔬菜、干鲜果+药材、牛(羊)+药材、药材+蔬菜、劳务+土地流转”等6笔脱贫账,努力实现发展2项就能脱贫、3项就能致富、5项就能奔小康预期目标。全县累计发展干鲜果基地53万亩、畜禽饲养量443.57万头(只),蔬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10万亩和5万亩,年输转劳动力7万人左右、创劳务收入10亿元以上,特别是把贫困户户均建设2亩果园作为产业扶贫的一项硬指标,贫困户累计建园6.47万亩,户均达到5亩,林果产业由面上铺天盖地的“风景”变为了家家户户的“盆景”。其中,坚持因地制宜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富民产业,以务农为主的搬迁群众,选择采取土地流转、土地租赁等方式解决生产用地困难,形成了秦亭镇赵尧村、白沙镇马沟新村、红堡镇曹冯村、崔刘村、石屲村等种养产业增收模式;适合务工的搬迁群众,选择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形成了永清镇贾湾村、黄门镇马什村等劳务产业增收模式;有一定经营头脑、邻近小城镇的搬迁群众,选择发展农家乐、从事多种经营,形成了永清镇马沟村、杜沟村、陇东乡土寨村等第三产业增收模式。全县搬迁群众特色种养业覆盖率均达到了100%,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不足200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预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