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来,清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和省、市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探索、奋力实践,“5+2”、白加黑,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创新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创新实施分类提升工程,把基层党建分类提升模式引入精准扶贫,将全县63518户农户划分为政策保障户、精准扶贫户、巩固提升户、生活宽裕户、基本小康户5个类型,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和扶持措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同步推进。

创新实施差异化扶贫工程,县委下发1号文件,对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的新城、远门两乡进行倾斜扶持,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全县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少数民族聚居的蒲魏梁流域,投资8200多万元实施整流域综合扶贫工程;在山门、秦亭2个林缘区乡镇实施了14个整村推进项目,有力地提高了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创新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试点,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0243户5.121亿元,其中入股龙头企业3334户1.667亿元,实现了“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发展、农户受益”的多赢目的。

创新实施“4536”富民产业增收工程,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重中之重,精算6笔脱贫账,大力培育林果、畜牧、蔬菜、药材、劳务五大富民产业,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87元,同比增长12.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创新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坚持“源头治贫”理念,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组十团、讲百场、进千村、强万户”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开展“造血式”扶贫培训171场次,受益贫困群众2.6万人次。

创新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依托天水农校职教资源,高标准建成电商中心和众创空间高度融合的创业基地,示范带动发展电商网店312家,推动传统产业搭上互联网“快车”,拓宽了增收渠道,鼓起了群众腰包。与此同时,我们在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等方面都出台了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扶持政策,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清水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