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发挥“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县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自去年以来,清水县广开渠道,严格推选模范典型,从在清水工作、生活、学习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学习的清水籍市民中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勤劳节俭等方面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群众认可的“清水好人”将通过多种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广泛宣传“清水好人”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与广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学习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清水好人】
金虎奎:守护村民健康的好医生

金虎奎是土门乡苍下村金小自然村的一名医生,今年46岁,在金小村村民心中,他是一名医术高、心地善良的好医生。在2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他救死扶伤、淡泊名利,用满腔真情守护着百姓的生命健康,他视患者为亲人,视群众为家人,甘当村民“守护神”。
乡村医生是一个很平凡、很清苦的职业,可金虎奎常说:“家乡就是我的根,卫生所就是我的舞台,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乡亲们……”一句“乡亲们需要我”是金虎奎坚守乡村医生工作20多年的动力源泉,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对他的感恩、尊敬和爱戴。
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记得在2010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金虎奎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子有人服了农药,金虎奎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起程步行十多里山路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金虎奎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二十多年来,金虎奎共接诊病人一万多人次,出诊近四千余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万元。这二十年来,金虎奎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金虎奎的两个子女正在读大学,他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现还欠信用社五万元贷款。家庭重担全部落在贤惠的爱人身上,金虎奎不能为家庭分忧,他深感自责,但为了让群众减除病痛,他还是坚持行医。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三千余元,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
扎根农村基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经村医金虎奎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积极宣传惠农政策,高标准完成上级部署任务。2011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清水县进行,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合作医疗门诊报销,使村民在村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为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金虎奎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卫生法规来规范医疗活动,自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严把采购药品质量关,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及过期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同时,为辖区内1300余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完成儿童免疫400余人次。
致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在就诊之余,金虎奎不断完善村级各类公共卫生资料,全力做好全村村民的出生登记、死亡登记 、防疫发卡、饮食管理、当地群众健康档案、外来人口健康档案等资料的登记管理工作,做到分类分册登记,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查性。在此基础上,他还收集信息资料,宣传农村爱国卫生知识,积极配合卫生院到仓下村开展工作。为提高医学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参与土门卫生院组织的培训,通过培训,增长了知识,特别是对处理院外急救、心脏复苏等各类突发事件上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以后开展急救打下基础。
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