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发挥“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县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今年以来,清水县广开渠道,严格推选模范典型,从在清水工作、生活、学习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学习的清水籍市民中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勤劳节俭等方面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群众认可的“清水好人”将通过多种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广泛宣传“清水好人”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与广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学习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清水好人】
久病床前有孝子

(吴跟田正在陪母亲康复锻炼)
4年来,1460多个日日夜夜里,松树乡大柳树村吴跟田用厚实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面对被病魔折磨的母亲,他悉心照料,始终不离不弃。左邻右舍只要提起他,人人都会感叹:这个娃娃真不容易,是个大孝子。
吴跟田,今年36岁,家里5口人,父亲年迈多病,母亲卧病在床、还有6岁的儿子在上小学 妻子在外打工,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夫妻恩爱,生儿育女,全家日子过得很幸福。2010年6月的早上,母亲在干农活的时候突然晕倒,在医院抢救了几天最终还是无法治愈,下半身行动越来越不便,接近瘫痪。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把吴家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的幸福小家一下子击垮了。几个月下来吴跟田瘦了许多,为了给妈妈治病,几乎花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为了照顾母亲,他放弃外出打工。

回家后,母亲由于中枢神经被淤血压迫,手脚不能控制,视觉模糊、不能言语,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每天5点,天刚蒙蒙亮,吴跟田就要起床,首先给母亲倒尿壶、洗尿布,接着为母亲洗脸、擦身、换床单。母亲安顿好了,他就去做饭,饭做熟先给母亲喂饭,母亲吃饱后,自己匆忙吃点,一切妥当他才能去田里做农活。
在地里劳作时,吴跟田说,他心里总担心着母亲,一会怕母亲尿湿床单,一会担心母亲要喝水,没人在旁边,怕她会从轮椅上摔下来,所以家里和田地就成了他的两点一线,他从家里和田地来回往返,一天下来要来回跑10多趟。

夏天闷热,他一有空就把母亲抱到绿荫下纳凉;冬日暖阳时,他又会抱她出来晒晒太阳。母亲不仅下半身瘫痪,左手也不便。4年来,吴跟田都是一汤匙一汤匙地喂饭,除此之外,还不厌其烦地每天帮母亲按摩肌肉、放松筋骨。
吴跟田说:“刚开始,母亲不会使用轮椅,陪她出来晒太阳、锻炼身体每次都要背出来坐到轮椅上,由于身体单薄,母亲四肢无力,背一次她要用好大的力气。有一年夏天,他从地里回到家,来不及休息,马上又背着母亲去上卫生间。由于过度劳累,没走几步,就和母亲一起摔到了地上,母亲不能说话,竟然嚎啕大哭起来。面对这种场景,他顾不上自己身上的疼痛和疲惫,一边面带微笑扶母亲起来,一边还要耐心地安慰她。”说到这里时,吴跟田已泪流满面。

(吴跟田为母亲梳头)
吴跟田每天帮母亲洗脸、洗脚、洗衣、喂饭、端屎端尿、倒水、喂药,1460多个日夜从未间断;炎热夏季,吴跟田怕母亲长褥疮,给他铺上凉席,枕上凉枕;这些年来,吴跟田一有空闲就陪伴着母亲锻炼,希望奇迹的出现……看着一天天老去的母亲,吴跟田唯一的愿望就是母亲能健康长寿:“我会尽我所能侍奉妈妈终老”
提起妻子,吴跟田有些愧疚,“这些年为了照顾母亲,我不能出去挣钱,妻子就外出打工支撑着这个家里的绝大多数开销,苦了她了”说到这儿,吴跟田有些哽咽,过了一会儿他接告诉我,他和妻子只养有一个孩子,当时妻子很想再生养一个,但正逢母亲病重,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能全心全意照顾母亲,妻子同情达理的做出了让步,但他却觉得亏欠了妻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吴跟田时常给村孤寡老人里的老人家送吃的,帮着干活。他曾在外打工时当过电工,村里谁家有电路通、电器有个小毛病都找他帮忙,村里有个拉电架线的事情他也总是义务出工,从不计较酬劳,全村里人都说他是个热心肠。
“吴跟田一个人确实很不容易,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一个人不仅要种8亩田地,家里还要服侍一个瘫痪的母亲,真是太难了”村书记说,在他眼里,吴跟田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他还说母亲能坚持活到现在,是吴跟田悉心照料的结果。吴跟田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卧床瘫痪母亲,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