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受多次连续性大暴雨和“7.22”岷县特大地震的波及影响,清水县境内暴雨、山洪和地震灾害叠加,致使部分村庄和路段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灾情发生后,清水县广大干部群众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与暴雨地震灾害顽强抗战,奋力开展抢险自救,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全面反应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的动态消息,清水县组织记者深入救灾一线,真实、客观、准确、迅速地采访报道在抗洪抗震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全县顺利开展抗灾救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救灾一线】
清水县健全机制全县动员全力以赴全面应对灾情
自6月19日以来,我县先后遭遇4次特大暴雨灾害,加之受“7·22”岷县漳县地震波及影响,截止7月30日16时,全县18乡镇260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27354户128563人,倒塌房屋1592户5379间,严重损坏房屋1927户5947间,紧急疏散转移安置群众3341户14893人,大片农田被毁或受淹,主要交通干道全线中断,县内堤防全线告急,电力、通讯设施严重受损,“十一五”以来的交通道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受损尤为严重,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14亿元。灾情呈现出受灾面大、灾害点多、灾害类别多样、受灾程度深的严峻态势,属清水历史上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给全县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极大损失。

(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抢险救灾工作安排会议)
灾情发生后,清水县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健全机制,全县动员,迅速反应,沉着应对,周密部署,干群一心,有力有序地推进了防汛抗震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全县各级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表现出的团结一致、不怕困难、积极参与、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鼓舞了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给了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决心和力量。

(受灾现场安排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健全指挥机制。及时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防汛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总指挥部;结合“双联”行动和“千名科级干部下基层活动”,实行了县级领导包乡、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包户的责任体系,确保了指挥系统的高效运转。

(清水各方反应迅速紧急奔赴现场救灾)
健全应急机制。按照“县机动、乡管村、村到人”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应急救援体系。县级层面组建救援抢险队伍35支8600多人次,下派30个工作组,出动抢险救援车辆800多台次,成为灵活机动地开展抢险救灾的重要突击力量。全县260个行政村都组建了由乡镇统一管理,以包村干部、村组干部、青壮群众为主的一支50到100人的抢险应急小分队,确保了队伍健全、人员到位、拉得出、用得上。

(清水县干部职工深入一线抢险救灾)
健全管理机制。建立“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指挥协调、社会动员、灾后恢复与重建、应急保障”八大管理机制。明确了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各乡镇、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职责,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实现了消息、资源、人力调动等方面的共享与整合,全面提升了防汛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

(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
目前,清水县的防汛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社会大局和谐,受灾群众情绪稳定、生产生活秩序良好,全县无一人因灾伤亡,各项防汛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深入开展。汛期未结,灾情持续,清水人民一定能够弘扬“淳朴诚信、尚德务实、创新超越”的清水新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扎实开展生产自救,积极跟进灾后重建,夺取防汛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配送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