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受多次连续性大暴雨和“7.22”岷县特大地震的波及影响,清水县境内暴雨、山洪和地震灾害叠加,致使部分村庄和路段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灾情发生后,清水县广大干部群众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与暴雨地震灾害顽强抗战,奋力开展抢险自救,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全面反应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的动态消息,清水县组织记者深入救灾一线,真实、客观、准确、迅速地采访报道在抗洪抗震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全县顺利开展抗灾救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救灾一线】抗洪抢险救灾一线的铁脊梁
—— 清水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奋力开展抢险救灾

从7月21日16时开始,清水县再次遭受强降雨天气,降雨量最高达144毫米,平均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加之受定西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波及影响,致使部分道路塌陷,河堤冲毁,房屋倒塌,农田毁坏,电力中断……,受损情况不断上升。
灾情就是命令,形势严峻,不容一刻迟缓。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领导立即奔赴受灾一线,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县委发出紧急通知,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即行动,成立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530人防汛抗震救灾应急分队,全力以赴组织群众抢修道路、疏通河道、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在抗灾减灾中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7月21日晚9时左右,南道河告急,牛头河告急、白驼河告急……,县水务局党委立即成立了抗洪抢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成员包抓重点河道及水利工程责任制,对重点河流和险工险段实行不间断巡查和严密监控,县防汛办落实24小时昼夜轮流值班,充分利用已建的山洪灾害预警“户户知”工程,强化实时水雨情监测,及时向防汛一线人员通报降雨情况,共发布暴雨预警信号5次,发布预警信息1950条次,启动预警广播465次。发布重要天气预报及信息6次,发出准备转移预警信号236次,立即转移预警信号192次。经现场核实和雨情分析研判,紧急转移人员395户1860人。组建180多人的抗洪抢险队,随时策应各河道灾情抢险救急,坚决做到“不留一个死角,不漏一处堤防”。县水保局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连续3天3夜坚守在南道河险情点,清理杂物、畅通河道,整装沙袋、加固河堤,有效地控制了险情。
24日夜,清水县又降大雨,为了防止洪水冲垮河堤再次引发重大灾害,县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组成的应急分队连夜冒雨奋战在防汛抢险一线,对已经出现河堤坍塌和重大隐患的南道河、牛头河、白驼河、后川河、樊河等河堤危险段,实施昼夜抢修。面对磅礴大雨,数百名党员干部没有一个人退缩,看到的是忙碌的身影,听到的是鼓劲加油的呐喊声,几个小时下来,大家都已 精疲力尽,看到加固的河堤,他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红堡镇蔡湾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安置点一角)
丰望乡是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暴雨造成全乡36户67间房屋倒塌,102户218间房屋受损,小巷道塌方14条3.9米,损毁乡村道路3条12.4公里,损毁农业产业路18条36.8公里,农户房屋、交通道路、电力通讯、水利设施、学校校舍、农田建设严重损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丰望乡党委紧急行动,立即组织成立14个应急分队,分赴各村、各隐患点开展查灾救灾、生产自救和统计上报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行动,巡查灾害隐患点1300个,搭建帐蓬130顶,引导撤离安置受灾群众1002人,转移物资1500件,出动铲车、挖掘机连续作战130多小时,抢通了县乡、乡村道路6条20公里。
红堡镇蔡湾村因大量泥石流涌入村庄,造成部分农户房屋坍塌,人命关天的紧要关头,村党支部紧急将受灾群众转移到村阵地,搭建帐篷10顶,安置受灾群众50户216人,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播放抗灾救灾科普知识,安抚受灾群众情绪。
草川铺乡腰林村主任赵建祥坚持在查看灾情隐患点一线,7月21日夜间,他发现了山体松动滑坡的险象,在危机时刻,紧急鸣锣叫醒熟睡的百姓,组织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带领村里的10多个年轻人拿起铁锹冲入洪水中,清理堵塞村边排水道中的淤泥,疏通水路,阻止了洪水冲进村庄。
持续的暴雨导致黄门乡后川河水位不断上涨,大量淤泥、石块、树枝等不断涌入村庄,元川村党支部书记韩小红顾不上年迈的父母和刚满2岁的孩子安全,全身心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中,他一边安排人在桥头值守,一边带领党员群众清理积水和淤泥,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休息,当灾情稳定,满身是泥的他才记起自己的家人,看着丈夫满脸的疲惫,心里窝火的妻子当场落泪。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高扬的党旗。危难时刻,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始终站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宗旨,彰显了党员干部在灾情面前是群众不屈的“铁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