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水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实施“5551”战略和努力建设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为了进一步宣传推介清水,提高清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春节期间,清水县推出“轩辕故里”、“充国故里”、“上邽古城”、“轩辕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温泉之乡”、“最佳宜居宜游城市”、“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平安县城”、“全省核桃大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十大名片予以重点宣传,为建设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开创清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新局面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清水县十大名片之二:充国故里

(东部新城区充国广场赵充国将军铜铸骑马式雕塑)

(赵充国陵园)
赵充国,字翁孙,生于西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卒于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陇西上邽(今清水)人,西汉名将,终年八十六岁。
赵充国自幼善骑射,熟读兵书。以六郡良家子补建章宫羽林兵。由于武艺出众,不久即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有一次,战争失利,全军被围。充国率精勇百余名杀出重围,挽救了败局,身负重伤二十余处,汉武帝在行营查看了伤情并给以抚慰,从此声名大震,任命为中郎将,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率军伐氐羌,俘获了西歧王,对安定疆土立了很大的功劳,被升为后将军,兼任掌管宫苑农桑的水衡都尉。抗击云雁匈奴时又建功勋,封营平侯,仍领水衡都尉。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年逾七十的赵充国,督兵西陲,挫败诸羌进犯,并再三上书:提出“寓兵于农、屯田戍边”的主张。在当时起了重要作用,既能减轻全国人民的负担,又能适应战争的需要。经朝延准许建立金城属国(今兰州及青海的河湟一带)实行屯田,给这一带的汉羌人民休养生息创造了条件。八十岁时自请告老,宣帝赐安车驷乘,黄金六十斤。 八十六岁时病故谥壮侯,葬于邽山之阳,今清水县牛头河北李崖村石佛坪。历代史学家及毛泽东均对赵充国的历史功绩做出过高度评价。
赵充国陵园位于清水县城北二里的李崖村石佛坪,196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遗存赵充国墓冢,冢前两座遗存碑亭内立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汉后将军营平侯之墓”和清道光乙酉年(1825年)“汉故将军营平侯之墓”的石碑两通。陵园建筑肃穆典雅,气势恢宏,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墓区现存国保单位一处(鲁恭姬造像碑)、省保单位宋墓群、县保单位历代石刻碑30通,是清水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东部新城区充国广场)
充国故里作为清水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因为赵充国是清水历史上闻名于古今中外的重要历史人物,而赵充国一生对当时及至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自他开始实行“寓兵于农、屯田戍边”的屯田战略,建立金城属国,实行“屯田戍边”,形成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西北安定局面。
为纪念西汉名将赵充国生平功绩,着力打造充国故里文化,清水县先后启动实施了充国广场、充国大道建设工程,以此为带动建设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新区。2011年,清水县东部新城区充国广场建成,赵充国将军铜铸骑马式雕塑矗立其中。充国文化广场的建成,必将带动清水县东部新城区建设的迅猛发展。

(东部新城区充国广场)

(东部新城区充国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