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灵山3.3万亩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一角)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果品产业建设步伐,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清水县科学地提出了“建设全省核桃大县”的发展战略,通过持之以恒地抓干鲜果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果品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展干鲜果45.8万亩,核桃30.8万亩(挂果面积4.4万亩),2011年总产量400多万公斤,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苹果15万亩(挂果面积9.6万亩),2011年总产量达9000多万公斤,产值达16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700元左右。

(西灵山3.3万亩优质核桃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建基地,办亮点,夯实产业基础
清水县按照“修梯田、建果园、覆全膜、调结构、促增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创新机制,高质量建设、整流域推进,坚持抓点与扩面并重、规模与质量并重、新建与管理并重、生产与营销并重的原则,稳步扩大基地规模,逐步提升果品质量,突出抓了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抓了果品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积极引进了晋龙、辽核、香玲等核桃优良品种,并培育了具有清水地方特色的天汪一号、阿斯、俄矮二号、栽培二号、宫崎富士、寿红富士等苹果品种。突出抓精品、办亮点、搞示范、齐带动,整合涉农项目,集聚资金,打造了一批精品示范点,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了东南北部干果、中西部鲜果的果品发展格局。建成了南部山区(5乡)核桃产业带、东北部(6乡镇)核桃产业带、中西部(7乡镇)核桃产业带、中西部(9乡镇)苹果产业带;建成草川、陇东、秦亭、新城、黄门、白沙、永清、王河8个万亩核桃乡镇,草川、陇东2个核桃化乡镇,郭川、丰望2个苹果化乡镇;建成了西灵山、西部五乡镇铁炉梁邓沟流域、王河乡林沟流域等一批万亩核桃精品示范园。

(清水薄皮核桃)
提质量,创品牌,提升产业效益
在抓基地建设的同时,清水县狠抓了标准化果品生产和品牌认证工作,核桃、苹果、花椒已通过绿色食品产品产地质量认证,为清水果品产业创建优质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6年以来,清水核桃、苹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展销会上多次获奖,特别是2009年清水薄皮1号核桃产品荣获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优秀奖,同年第二届中国·昌平苹果擂台赛上,天汪一号苹果荣获金奖、阿斯荣获优秀奖。同时,以上两个产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华名果”, 2011年选送的核桃产品又在第二届中国·浙江义乌林产品博览会上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奖,为全县果品产业发展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水县乾通农产品公司核桃产品加工现场)
尤其在核桃产业发展上,清水县提出了“建设全省核桃大县”的发展战略,把核桃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通过建基地,抓管理,打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全县的果品产业已由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科学的精细型经营转变,果品产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日趋彰显,果品产业已成为当前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扎根性支柱产业。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核桃产业基地30.8万亩,规划今秋明春核桃建园5万亩,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核桃产业基地达到40万亩。目前全县已挂果的核桃园有5万亩,预计今年核桃干果产量达500多万公斤,核桃收益将达到1.5亿元左右。

抓投入,强管理,促进持续发展
纵观全县产业的发展历程,清水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高起点定位,把林果业作为农业和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性产业来抓;政策出台,加大扶持力度。省政府出台《甘肃省林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核桃、苹果等优势产业发展给予了项目扶持,县委、县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每年筹资上千万元,投入到干鲜果基地建设;科技建园,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林果技术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果品产业建设科技含量;整合项目办大点,集聚资金建亮点,并建立了部门帮抓责任制,实行政府补贴、部门扶持、农户自筹等干鲜果建园的资金筹措机制,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地保障;成功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修梯田、建果园、覆全膜、调结构、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果品产业由以鲜果为主向以干果为主的转变;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管理与增效并重,促使果品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注重产加销的产业链条建设,走企业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创新经营模式,大力推行土地流转建园,探索出企业化、集约化、效益化发展的路子。

(郭川乡苹果)

(清水核桃丰收)

(清水县郭川乡苹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