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3日,省文明办主任武来银在市文明办主任李德荣一行深入清水县检查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清水县委副书记、县长马越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秀丽,县政府副县长何敬忠,县政协副主席曹凤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检查。
检查组一行先后深入县三幼、贾湾新农村、牛头河十里风情线,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形式,对清水县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在贾湾新农村检查)
省文明办主任武来银对清水县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武来银说,清水县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长有规划、近有目标,各项制度完善,组织健全,创建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富有特色,成效明显,在构建和谐清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武来银要求,清水县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省级文明县创建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全县幼儿园建设与管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要进一步加强窗口服务行业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健全管理体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的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参观县三幼教师手工作品)

(在县三幼检查)
近年来,清水县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3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二是政务环境廉洁高效。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责任制、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专家咨询制、社会公示和听证制,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建全,行政行为不断规范。三是法治环境公平公正。社会治安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不断提高,全县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达95%,法律援助机构健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扎实开展。四是市场环境规范守信,推动全社会“共铸诚信”活动深入开展。五是人文环境健康向上。结合重大节庆日,举办各种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300多次,开展大型广场文化30场,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100多项,“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常年开展,全县城乡洋溢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健康有利。县上及时制定了《清水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加大网吧管理力度,大力净化荧屏声频,建立健全严格的节目审查和播出制度,严格控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广播影视节目在大众传媒上播出。整治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及时查处了有损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音像制品和出版物,建立校园周边环境及出版物巡查制度,组建了社会监督员队伍,确保了整治成果。七是生活环境日益优化。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卫生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卫队伍得到充实,继续保持了甘肃省卫生县城荣誉称号。城区绿化面积达9.3万平方米,人均达1.862平方米,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公共交通进一步便利,公共秩序井然有序,生态环境平衡,做到了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三同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最低生活保障线达到省定标准。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建设步代加快,解决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建立了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八是社会环境进一步安稳。在县城主要路段和和重点要害部位安装了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指挥系统,严格执行事件报告、通报和信息发布制度,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安全感增强,社会稳定。九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正加紧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实现了集中填埋,国家生态示范县建设步伐加快。十是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清水县高度重视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围绕重大节庆、重大活动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形成机制,文明社区创建整体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机制健全。在城乡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倡导五个好的道德风尚,推动了家庭美德建设。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县直机关单位与260个行政村结对共建,带动了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局面。广泛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普遍树立道德新风尚,追求健康新生活,建立社会新秩序,建设富裕新农村。

(检查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

(在县三幼检查)

(县三幼一角)

(在贾湾新农村检查)

(贾湾新农村)

(县三幼一角)

(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牌)

(十星级文明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