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工业篇)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清水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杨兆康 张建新)近年来,清水县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通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调整产业布局,扩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扶持,努力构筑工业发展平台,筑巢引凤,着力抓好以资源加工业为主的四大产业,探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使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以酒饮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和建材业等为主的地方工业产业体系。
预计至“十一五”末,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8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拥有资产总额35915万元,从业人员3394人。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全县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40000万元,较“十五”末的4310万元增长8.3倍,年均递增56.2%;完成增加值11000万元,较“十五”末的1938万元增长4.7倍,年均递增42.1%;实现销售收入34000万元,较“十五”末的3378万元增长9.1倍,年均递增52.2%。其中列入全市考核的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总产值32000万元,较“十五”末2234万元增长13.3倍,年均递增70.3%;完成工业增加值8500万元,较“十五”末1050万元增长7.1倍,年均递增51.9%;实现销售收入27000万元,较“十五”末3378万元增长6.9倍,年均递增51.5%;上缴税1000万元,较“十五”末530万元增长0.9倍,年均递增13.5%。工业经济呈现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随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天水轩辕纸业、天水伟业等一批骨干企业的相继投产运营,该县工业经济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环境下,克服原材料涨价、资金短缺等一系列困难,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起步良好。去年以来,该县将上邽乡镇企业示范区调整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已经省工信委批准设立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我省第一批6个县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现已编制完成了园区的《总体规划》和评审,成立了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园区管理服务公司,开展了首期约260亩土地收储和园区6号次干道测绘工作,成为集聚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
地方骨干企业优势明显。集中力量培育了天河酒业、鑫烨化工、轩辕纸业、鑫昌热力、清水甘草水泥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效益较好的龙头骨干企业10户,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这些骨干企业成为推动清水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初步形成了龙头骨干企业与小企业配套联动、协作发展的经济格局。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通过实施“2510”工业经济增长点培育工程,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工业企业发展非常迅速。逐步引进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工业企业,并陆续建成投产运行并发挥效益。“十一五”期间,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30项,涉及造纸、水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冶炼、供热、采矿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亿元,年均投资达4000万元以上,成为拉动该县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近年来,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来抓,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和项目。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县工业企业万元GDP能耗每年下降4.5%以上,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工业固废排放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完成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阶段性工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