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业大发展 人民群众得实惠
清水县交通局党总支书记 谈天福
按照清水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清水县交通局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围绕确定的调研课题,深入各乡镇、有关单位和农户进行了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设置意见箱、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实际和工作实际以及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查找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性、党风、党纪、工作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近年来,清水县交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骨架,建设环线,延伸村组,畅通村组出口,完善网络,提高等级,建设场站,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突出重点公路、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三项重点,狠抓交通项目建设,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全县交通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合县情实际,理清完善交通发展思路。清水县境内既没铁路,也没有空运和水运,还远离国道,仅有一条省道305线过境段,县乡公路是主要运输线路。交通落后是长期以来遏制清水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清水县交通局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构建骨架,打通出口,建设环线,提高等级,延伸村组,完善网络,路运一体,站场同步”的发展思路,制定了近期建设规划,即建设一个以县城为枢纽,东接陕西陇县,南接天宝高速,西接天谗公路,北通省道305线的东西南北“十”字形主骨架,县际、县乡、乡际、乡村公路为网络,力争“十一五”末全县公路主干线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以打通出口为目标,狠抓“大交通”建设,重点争取和实施“南出口”县城经草川至麦积区社棠镇接310国道的清社公路建设,“东出口”清水至陇县二级公路,“北出口”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选线过境清水争取工作,“西出口”红堡至秦安古城四级公路铺油,连接18乡镇的大环线四级公路。
抢抓发展机遇,交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清水县共开工各类交通建设项目175项,总里程达856.94公里,总投资1.9亿元。去年以来,进一步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抢抓国家“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五年千亿元工程”的新机遇,相继有35项交通项目开工建设,投资额8127.6万元。清(水)秦(安)通乡油路工程完成总投资1402万元,已交付天水市公路总段管理。清(水)陇(东)通乡油路完成路基土方10.6万立方,新建涵洞18道,路面铺油全线贯通,累计完成工作量1036万元。桐张公路顺利开工,今年10月底完工。大中修及危桥加固工程完成投资963.2万元,清水至麦积(清水段)大中修工程完成工作量561.7万元,大温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白沙至阁河口段),完成工作量217.5万元。莲寺公路水毁修复工程(阁河口至山门段)完成工作量86万元, 6月中旬全面完工。大温公路阁河口桥危桥改建工程完成总投资4万元,王玉路双曲拱桥维修加固工程完成投资7.3万元。
发扬清水精神,清社公路建成通车使用。举全县之力,凝万民之心,发扬“宁在苦中干,不再苦中熬”的清水精神,采取先干后争,边干边争,边争边干的办法,由18乡镇分摊完成全线150多万方土方工程,由天水陆桥公司等六家企业承建石方工程和构造物。天水兰天集团、天水昊峰矿业集团等民营企业赞助300万元,县科级一般干部纷纷捐款170多万元,县财政筹措200多万元,沿线群众及干部职工义务投工20多万个工日。清社公路路基工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线贯通、达到使用性通车。按照设计要求和批复的工程量,已全部完工全线贯通,完成投资3778万元。同时,对清社公路全线的路肩、边沟、边坡、路面、塌方进行整修清理,灾害路段进行治理,共补修边沟776米,修建挡墙63.15立方米,特殊路基处理1.5万立方米,清理塌方2.9万立方,土方2.6万立方,整修铺砂31.34公里。多方协调有效解决了星火厂沿线的房屋拆迁问题,铺油工作全面启动。
突出以人为本,努力改善保障民生问题。为了彻底改善乡村交通道路通行不畅,群众致富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实行“多修多补、少修少补、不修不补、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激励乡村群众多修路、修好路。自2004年就设立了农村公路通达工程以奖代补发展基金,县财政拿出20万元为基数,以后每年增加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奖励补助。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领导包线路、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户、农户包工程任务、交通部门包抓技术服务和质量把关的“六包”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制。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一事一议”、“一路一议”,民主决策,用“以金代劳”、“以车代劳”的形式弥补了劳力不足和工程进度慢、工程质量不高的问题,适当租用大型机械参与施工,人机结合,更好地带动群众修路。累计完成窑店至倪徐等6条64.9公里通达工程,完成21条111.2公里百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新修整修通村公路48条209.7公里,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08.6公里。打通山门玄头至陇东田湾3.4公里、金集张牛至贾川吊坪8.3公里跨乡通村断头路建设。筹资137万元,建设了红堡镇沟门、贾川乡贾川、山门镇李山、永清镇柳湾4座便民桥竣工通车。
立足持续发展,完善创新交通体制机制。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以养护工作的成效,巩固建设的成果,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县交通局管养的7条157.114公里县乡公路,平均好路率达50.7%,综合值68.4。完成优等路20公里,良等路45公里,标准化养路65公里,自力更生改造公路1公里,建成文明样板路1条27.5公里。一是县委、县政府对县乡公路养护十分重视,每年从县财政转移支付中落实一部分资金用于公路养护,弥补了养护资金不足的压力。二是县政府从2004年制定出台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落实了“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管理模式,开展 “筑路月”活动,集中力量对县域所有道路突击养护,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局养护任务量大线多的压力。三是全面落实养护人员、养护材料、资金、管理“四到位”,强化了工效挂钩、奖优罚劣、按劳取酬的养护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真正把“以养为主”的公路建养原则落到实处。四是大胆创新和发展农村公路养护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探索从源头上解决养路费养人不养路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养护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农民养好公路的积极性。五是注重经常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周期性养护工作,督促养护代表工勤上路、勤出工,发现路况病害及时得到有效处治,防止病害扩大蔓延。
坚持建管并举,交通运输体系健全完善。清水二级汽车站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建成新华、黄门、土门、百家乡镇汽车站4个,贾川、王河、松树3乡镇汽车站建设完成基础工程。深入学习宣传“一法三例”等重要交通法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宣贯“一法三例”等交通法规,增强了广大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关心交通、支持运输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依法治交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按照运输行业“三关一监督”、“五不出站”、“十严禁”的安全管理要求,抓好源头管理,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促进人、车、路协调发展。集中开展了全县交通安全整顿工作,对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拉网式大检查,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查扣“三无”车辆和报废车辆,强制农用车辆退出乡村道路客运市场,确保了辖区交通安全畅通,大大降低了乡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对全县农用车等“五小”车辆进行了认真排查和造册登记,做了建档和挂牌入户等服务工作,同时深入开展以“五整顿、三加强”为主要内容的路面行车秩序整顿工作,从而净化客运市场秩序,推动客运安全工作的持续,较好发展。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清水县交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投资环境日趋变好,但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交通滞后,进不来,出不去,通而不畅,畅而不快的问题十分突出。公路普遍存在“四低”问题(技术等级低、路况质量低、通行能力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特别是农村道路建设欠账太多,尤其是在对外连接和沟通上,至今没有建成一条高速公路,进出极不方便,严重影响了我县与外界的交流联系和经济发展。清水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如何尽快改变目前交通滞后的现状,这是必须高度重视和优先解决的战略问题。在今后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清水县交通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三个服务,做到四个统一,抓好五项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努力建设和完善四通八达、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集公路、铁路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为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立足三个服务 一是服务清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实施追赶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目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服务新农村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化“6431”工程建设要求,抓好通村路、通乡路、村组路、产业路、水泥路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积极推进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增加运营车辆,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做到四个统一 一是坚持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实现交通建设与服务的统一。不断扩大交通服务业市场主体总量,提升交通运输产业层次和服务质量,将交通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根本要求落在实处。二是坚持交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各个环节,始终贯彻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提高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逐步使交通成为一个低能源消耗、低资源占用、低建设成本、低使用成本和低环境污染的行业,使交通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交通建设进度、质量、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针对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安全生产体制、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群死群伤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交通事业安全发展。四是坚持交通发展与关注民生的有机统一。始终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交通工作的最终评价标准,努力提高交通的综合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