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动地来
——清水实施农业产业化纪实


(配图:天水在线)
春天的誓师大会
3月7日,伴随着春的脚步,清水县西部山区金南林果产业带基地彩旗飘扬,礼炮阵阵。清水县农业产业化“6431”工程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一场关于春天的迎接仪式,更是一次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向致富梦发起冲刺的誓师大会。副省长陆武成宣布工程正式启动,并向18个突击队授旗。
启动仪式上,清水县委、县政府郑重宣布:清水将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抓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力争完成“6431”产业化建设工程,即栽植核桃6万亩、苹果4万亩,饲养畜禽300万头(匹、只),种植蔬菜1万亩。
春天来临,梦想上路。许多置身现场的群众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希望的田野
3月12日,启动仪式后的第6天,记者随县委书记雷鸣来到山间地头,调查了解誓师大会的落实情况。
这次采访路线横贯清水东西,包括红堡、贾川、土门、白沙、秦亭等5个乡镇。一路上,满山遍野挖坑植树的情景让记者再一次感受到了清水上下动员、全民动手,战天斗地,誓将旧貌换新颜的气概。
沿红太公路盘山向东而行,只见田间地头红旗招展,整个太阳山一派热闹的劳动场面。山山峁峁到处是植树者劳动的身影。他们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或者量地放线,或者挥舞工具挖坑,刚刚返青的麦地里、空闲的耕地上布满了挖好的树坑。面对此情此景,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巨大热情。陪同记者采访的雷鸣感慨地说,广大老百姓是很质朴的,一旦当你真心想为他们办事,他们会焕发出令人难以相信的力量。
记者问一位正在带领全家劳动的老人,将已返青的小麦挖掉,心疼吗?他告诉记者,心疼是心疼,可是政府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真是想到老百姓心坎里去了,政府又是补钱又是发放树苗,他们相信政府,也感谢政府!
雷鸣告诉记者,老百姓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热情,就是因为替老百姓办了他们一直想办而办不到的事,调动起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愿望。他说,在今后三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他们计划大力发展林果业,使全县的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逐步向新的现代农业模式迈进。

决策源于发展需要
近年来,清水县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抓住制约清水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扎实工作,各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05年,实施以牛头河改道为主体的城区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了清水人民三十多年的夙愿,拉动了县城建设的大发展。2006年,实施了清社公路路基工程,打通了一条山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路。去年以来,把工作的重心转向农业产业化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在清水县委和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全省86个县区排名中跃升为第26位,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人民群众得到了较多的实惠。正如省政府陆武成副省长在启动仪式上所讲的,清水人民在艰苦创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培育形成的以“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成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甘肃精神的生动实践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清水县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省委、省政府是充分肯定的。
在谈到6431工程的决策及出台,雷鸣说,去年,县上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采取“双五百”措施,即县财政投入五百万元,抽调五百名干部职工,狠抓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以苹果、核桃为主的干鲜果市场行情很好,去年郭川宋川、远门单魏等村果品收入上万元的户占大多数,5万元、10万元的户也不少,听之确实让人振奋。为此,县上经过调研论证,决定加快林果业发展步伐。靠粮食的增产是一时的。所以,我们必须走农业产业化这条路,早走早富,晚走晚富,不走不富。
雷鸣说,无论从我们面临的形势上看,还是从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上讲,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农业产业化正处在跃升的关键点上,必须加大力度,推动产业化上档升级,再上一个新台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力争完成“6431”产业化建设工程,即栽植核桃6万亩、苹果4万亩,饲养畜禽300万头(匹、只),种植蔬菜1万亩。以农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五大农业区域布局开发,坚持抓好畜牧、林果、经作、劳务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五大干鲜果产业带,建成50个干鲜果基地,实施“1810”养鸡工程、“5120”能繁母猪养殖工程和“253”蔬菜种植工程,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努力形成产业集群,坚定不移地建设产业板块,全面实现农村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林果业要加快优质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畜牧业要发展养殖小区、专业养殖村和家庭养殖户,经作业要突出集中连片发展大棚蔬菜,这就是我们今后的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
一旦当我们在认识上达到了统一,便及早在去年11月份动手准备了。否则等今年春天再实施,早就错过了大好时机!为了采购到质量好、品种优的果苗,许多乡镇干部都在春节还在外面奔波。秦亭镇党委书记陈登峰腊月26日赴山西凤阳采购树种,回来时已到了大年三十。回来时没买到坐票,只好站着回来,腿都站肿了。正是由于他们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才保证了果园的适时建设。

配套政策是保障
红太公路沿线果园集中连片,绵延26公里。一路上,都有下派个干部的群众打成一片,共同劳动。而且还碰到了两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在即将驶出红堡地界时,忽然有一队迎面而来。原来是帮扶红堡镇的县委办、档案局、人险公司、经作站等8个县直单位为红堡送帮扶资金,这8个单位共筹措资金5.8万元;在贾川采访时,又碰到县纪委书记妥国保来到田间,他告诉记者,县上为了保证6431工程的实施,专门成立了督查组,由他任组长,每天深入田间地头检查下派干部的到岗情况;
雷书记告诉记者,为了确保五大区域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双八百”措施,即县财政落实资金800万元支持产业化经营,抽调干部800名深入生产一线包抓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在3月7日的6431工程启动仪式上,同时还启动了全县干部下基层活动活动。
雷书记告诉记者,这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上下动员、全民动手、大干苦干40天,以10万亩林果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今年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按照“南部开发、西部崛起、中部率先、北部提升、东部培育”的五大农业区域布局,建设好五大干鲜果产业带,建成50个干鲜果基地。县委要求,下基层干部要不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以满怀富民的真情、爱民的深情和创业的激情,积极投身于农业产业化建设这一伟大的实践。要发挥聪明才智,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有效途径,引导农民群众植树建园、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做到“八个一”,即“帮建一个果园,带动一个农户,提供一条信息,教会一套技术,创建一个协会,整修一条农路,引进一个项目,搭建一个平台”;切实做到“四个到位”:即人员到位、时间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要认真履行好“政策宣传员、技术指导员、发展引领员、困难帮扶员、和谐促进员”工作职责,重点做好挖坑子、栽苗子;建园子、抓带子;强班子,引路子;兴产业,助民富;解民难,办实事。等五方面的工作。全体县级领导要结合分管工作和联系乡镇,做到“八个一”:即“联系一个乡镇,带好一支队伍,指导一个村组,包抓一个项目,建好一个基地,培养一个典型,总结一条经验,探索一套机制”,切实建立起包抓基地、项目、产业等责任制。各乡镇、各村组要紧急动员,迅速行动,不违农时,抢抓时令,按照各自的规划,集中人、财、物资源,打好春季6431农业产业建设攻坚战,争取首战告捷,为全年打好基础。各乡镇、涉农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按照“十抓”的要求,全力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整个采访过程,记者一直如沐春风,感到阵阵扑面而来的动地春潮。雷鸣书记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带领农民打一个翻身仗,我们的口号是:宁愿我们先吃苦,不让后辈再受穷!这是清水精神的在新阶段的再一次诠释。(本报记者王若冰 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