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秦安县在五营镇闫沟村积极探索新型合作经营模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龙头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样本,极大地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村民增收的渠道,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而且探索出了一条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入股,一部分稍富裕的农民也可以拿出资金入股,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家门口务工获得报酬,这样农民不仅可以变为股民,增加致富的途径,还可以把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通过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使土地在同等面积下产生更大收益,那么农民的收入就会比以前多上几倍。”五营镇负责人谈起闫沟村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资源变股权,让资源活起来,五营镇闫家沟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形式转换为合作社的股权,推动土地股权化,盘活土地资源。这样一来,多年来闫家沟流域2400多亩的撂荒土地和村集体荒芜多年的56亩土地入股合作社,转变为村民和村集体分别持有的股权。这样土地入股有效解决了该村土地撂荒闲置、主导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低等问题,探索出了撂荒地变“淘金田”的一条新路子。
合作社11位发起人和闫家沟村、麻沟村147名农户剩余资金入股,其中13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担保获得的产业扶贫贷款也入了股,形成村集体、发起人和农户分别持有股金。”该合作社负责人向我们介绍道,“合作社还以技术入股,吸纳在苹果产业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12名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合作社,以工资参股,让有技术的农民有了大的发展平台,也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和劳动力保障。”

五营镇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社流转闫沟、麻沟两村土地2100亩,涉及35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按每亩年480元的流转费标准计算,预计每户年土地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同时,通过土地流转,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有技术的农民外出务工或在合作社务工,每户年均增加劳务收入1.8万元以上,破解了贫困农民发展瓶颈,有效解决了农民脱贫问题。”
“三变”改革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促进产业升级。村集体将荒芜多年的56亩土地折价入股合作社,有效解决了集体有资源无资产的问题,推动村集体与合作社共享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以合作社打造的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和生态循环多功能一体化的休闲观光农业,盘活了当地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促进农业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转型升级。
通过“三变”发展模式,目前,秦安县闫家沟农业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60人,注册资金增4000万元,固定资产11205万元。已建成第一期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200亩,休闲农庄1处。“三变”改革,不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以增加劳务,破解贫困农民发展瓶颈,有效解决了农民脱贫问题,相信用不久,闫沟村的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很快实现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