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 硕果累累
——记秦安县优秀教师靳玉萍

9月8日,在秦安县教育工作暨庆祝第32个教师节大会上,表彰奖励了一批2015至2016学年度教育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秦安二中教师靳玉萍荣获全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靳玉萍自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奋战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默默奉献,硕果累累,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敬业乐业,与时俱进
靳玉萍爱岗敬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她认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精神,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要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灯,激起他们获取知识的愿望,激活他们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独特个性。教师应该从“木桶理论”中得到启示,即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从“短板理论”中得到启示,即学生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必须因材施教。靳玉萍从三尺讲台着眼学生的一生发展,以研究人的素质培养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课堂上,靳玉萍她坚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育人教文两方面紧密结合,把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内核,在教学中时时体现一种人文关怀;把开放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形式,面向社会生活,开放学习领域,紧扣时代脉搏,让语文教学的天空永远新鲜亮丽。靳玉萍反对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概否定,注意将传统教法中优秀的成分纳入现代教学工作中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校开展的“天天教研”活动中,她认真吸收前辈们的教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升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正是因为靳玉萍的勇于探索,她的教学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列,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先后执教的多届毕业班,班班高考成绩优秀。近几年来靳玉萍所带班级学生高考平均分高出县平均分五分左右,全县高考文科前几名时常出自她的班上。靳玉萍就像一位起早贪黑的农人,在脚下那一望无际的土地上耕耘人生,播种希望;默默奉献,硕果累累。

精心组织,搭建平台
在作文教学中,靳玉萍认为学生作文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写作方法、技巧,而是要让学生有“米”下锅,即有话可说、有材可写、有情可抒。她力图改变作文教学中学生“冰”心“挤”文与教师一厢情愿的现状,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彻底“解放”学生,让他们乐于倾吐,善于倾吐。在她和备课组同仁的精心辅导下,同学们在2016年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甘肃赛区初赛中,有3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六人。在决赛中,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三人;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全国总决赛中,有一人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人获三等奖。靳玉萍组织策划了秦安二中首届“翰墨书香”经典诗文朗诵会与“芳菲四月”诗文朗诵会等活动。在秦安二中首届“读书节”期间,她和备课组各位老师一起,组织了“汉字听写大会”、“文学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在高三学生成人礼仪式上,她指导学生朗诵了为高三学长献礼的诗歌--《十八岁的青春》;在高三毕业典礼上,指导学生朗诵了《六月的祝福》。这些诗朗诵得到了学校、老师及家长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尤其是成人礼诗朗诵《十八岁的青春》感动得学生及家长热泪盈眶。她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被学校评为优秀备课组长。
创新实践,潜心教研
梦想的实现,既需要不断地实践,更需要执着地追求。她对教育的信念是: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师”。正是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她才无畏地前行。在教学之余,她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不懈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写随笔,完善修改发表成了论文。所撰写论文《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获天水市电化教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新大纲、新教材、新观念、新方法----浅谈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学习》和《<我与地坛>的教学设计》两篇文章发表于《<天水日报>教育周刊》,并在天水市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浅谈新课程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表于省级刊物《新课程改革论坛》;论文《加强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发表于《当代中学生报》。1999年她所执教的《故都的秋》一课,荣获天水市“电化教学、实验教学优质课”二等奖;2012年她所执教的《拟行路难》一课在天水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优质课竞赛中又获二等奖;在教育部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她报送的课例《老人与海》被评为部“优课”。 2005年她被评为甘肃省第三届中小学“青年教学能手”; 2008年她被评为县教育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被确定为秦安县首届骨干教师;2014年被秦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县“园丁奖”; 2016年又一次被评为县“园丁奖”优秀教师。
漫漫的教学路上,靳玉萍勤勤恳恳做事,满怀爱心育人,这是她的态度;宽容为上,引导为佳,这是她的境界;策马扬鞭与时进,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她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