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秦安县通过创新培训手段,精选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制度,以“村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按照“分类组织、分层培训”的原则,分批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使村党组织书记真正成为村班子的“主心骨”,党员队伍的“排头兵”。

在培训范围上求“广”,力求全覆盖。一是需求调查“精准化”。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基固本、引领发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主题,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依托县基层干部专修学校和“巡回党校”,通过发放调查表、上门咨询等形式,对全县17个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实用技术需求调查,分类统计培训人员数量、类别及需求,确保全县各级各类村党组织书记都能够纳入培训范围。二是培训对象“分层化”。将培训对象聚焦在先进村、贫困村、薄弱村的党组织书记身上,分别开设85名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204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41名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根据不同对象设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内容和层次的培训班,实现教育培训动态化和全覆盖。三是课程设置“精细化”。针对各村书记实际需求,精心确定农村党建知识、村干部依法行政、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等9个方面培训内容,并将精品电教片《铁肩担正义 ,热血铸检魂》、《无悔的追求》、《在路上》等作为培训教材,组织学员观看,保证了培训效果和质量。
在培训内容上求“实”,增强针对性。一是采用常规教育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在培训前发放征求意见函,由学员按需“点单”安排授课内容,在培训内容设置上,重点突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大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内有关纪律规定、发展党员、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多个专题。二是采用专家授课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运用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基层党组织书记分组讨论、远程教育“视频课堂”等平台,组织党组织书记研讨交流,以“看、听、议、评”的方式,打破过去学习培训“一人讲、大家听”的方式,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三是采用课堂教学与典型介绍相结合。邀请全县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坐坛论道”,畅谈村级党建、新农村建设、土地经营流转、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其他村干部就具体的实际问题与发言者进行现场交流。

在培训方式上求“新”,突出灵活性。一是组织部长带头讲。围绕目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形势和重点,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丁晓来就“如何做一名称职的村党组织书记”作了专题辅导,使村党组织书记端正了工作态度,增强了发展意识。二是业务骨干重点讲。以规范党组织生活、“预防职务犯罪”和增强工作能力为专题,组织县人大、县纪委、县委党校、组工干部等业务骨干开展专题辅导,每节课后学员与授课人用30分钟互动交流,现场答疑,引导学员们主动思考、踊跃提问,全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观摩村支书示范讲。针对当前县域农村经济社会工作的突出问题,组织学员赴麦积区伯阳镇曹石村、甘谷县磐安镇十甲坪村、甘谷现代农业设施蔬菜产业园,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蔬菜园区4个优秀示范村,看产业、看发展、看典型、看成效,示范村书记就“新农村经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流转”等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作了典型介绍,通过“看、听、比、争”,拓眼界、提认识,找差距、明方向,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

在培训机制上求“严”,实现全方位。一是建立培训档案。将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培训和学习情况记录在案,推行“一人一卡”建立个人培训档案,详细记载、考评村党组织书记学习培训情况,激励广大村党组织书记明差距、知不足、勇担当、严履职。二是建立奖惩制度。各乡镇明确一名组织干事全程跟班学习,每期培训班确定一名班主任,全程跟踪负责村干部出勤和住宿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和重大事情报告制度,督促学员端正学习态度,认真遵守学习纪律,树立良好学风,进一步提升村书记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在学有所得的同时塑造优良作风。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培训结束后,各村党组织书记都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集中政治理论测试,对学习应付了事、测试结果不及格的村党组织书记个人取消评评先选优资格,并通报批评,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目前,全县共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3期,培训村党组织书记330人次,打造王尹孙湾、刘坪何湾、兴国镇绿康示范基地5处。(县委组织部 卜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