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秦安县各级双联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六个结合”和市委“四个延伸”的全新要求,坚持双联行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扶贫攻坚行动相结合,突出帮建农村基础设施、帮强林果支柱产业、帮提增收致富技能、帮助改善教育医疗条件等帮扶重点,全县双联工作纵深开展,成效显著。从即日起,县委外宣办、县新闻中心在中国·秦安网开设《双联行动》专栏,宣传报道全县双联工作的进展、做法和成效。
【双联行动】
秦安:槐龙村的美丽嬗变

干净宽敞的水泥道路,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整洁优美的村庄环境……走进秦安县莲花镇槐龙村,随处看到的都是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和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这个以前的贫困村,美丽嬗变从何而来?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双联’行动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幸福路!”
槐龙村是县委书记王东红“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点。“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王东红多次进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说农事、谈发展,从村情民情出发,本着整村推进,综合带动,务求实效,长远发展,逐年推进,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三年来,围绕群众身心健康、思想观念转变、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深入开展“双联”帮扶,受到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道路建设 ,破解群众出行难题。以前,槐龙村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土路,给村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特别是一到雨季,不管什么车都进不来,村里的车也出不去,严重的制约了全村经济的发展。王东红深知农村道路建设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方面,因此,及时协调帮扶资金和扶贫项目资金,修建了一条全长7公里的水泥硬化路,因为通村路修好了,昔日闭塞死寂的村庄如今活力盎然……
“现在村里通往外面的道路修好了,人难进、车难出的问题解决了,不管天阴下雨出行不再犯难了,这是我们槐龙村几代人人梦寐以求的大事。”槐龙村村民孙国瑞兴奋地说,“以前,交通十分不便,外地车辆基本不愿进村,所以村里种植的苹果因运输不便价格非常低,而且一到下雨天就没办法出行,直到路晾干了才能把苹果运出去,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外地客商主动进村收购苹果,价钱也比以前高了许多。”

产业扶持,加快富民强村步伐。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产业兴,百姓富。在槐龙村,王东红与村镇干部群众讨论最多的是发展产业。为了让村里广大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鼓励支持群众大力发展果品产业,因地制宜,加大对村民果树培训力度,采取“村联村”的方式,利用邻村冯沟村有多年果树栽培的经验优势,聘请了一些冯沟村的“土专家”,来到槐龙村为全村果农和有种植苹果意向的贫困户现场培训指导,积极传授栽培和销售方面的经验。
同时,邀请县林果方面的专家,给群众讲解果品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带领槐龙村的群众在冯沟村、郭河村考察观摩了果品产业发展情况。为了解决村里果园浇灌问题,协调资金修建了一座18米可挡水500平方米的挡水墙。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在甘肃、宁夏等集中用工地区委托寻找用工讯息,形成劳务输转链,使每个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家庭中至少有一人能在外务工就业,基本实现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输转的全覆盖。

帮办实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我们村以前条件差,经济落后,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改造危房,修建通村公路、硬化村巷道,建成了文化广场和篮球场,巨大的变化使群众感觉生活一下子有了奔头,好多农户都买上了小汽车,住上了一砖到底的新房子……”槐龙村党支部书记冯继生高兴地向我们讲述“双联”行动带给全村的变化。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县委书记王东红和双联槐龙村单位共同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为槐龙村新建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篮球场,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在三个自然村的交汇处新建了20米长的过水桥一处,方便了群众出行;新建梯田300亩,进一步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对槐龙村村级阵地进行了原址重建,将进一步提升村级阵地的办公条件。同时,为槐龙村适龄儿童发放了营养包,为群众送去健康工具包240个。

如今的槐龙村,双联之路越走越宽,这条路就是各级帮扶干部和村民群众同心同德,满怀信心,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