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秦安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指导意见和总体要求,在综合分析县情和陇城镇改革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陇城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改革方向。通过三年的改革试点,力争使陇城镇乡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小巷道硬化达到75%,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70%,农村危旧房改造达到全镇总户数的60%,土地流转率达到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75元,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努力完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以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制定各项激励措施,强化引导扶持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返乡农民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指导农民依法组建各类合作社,提升合作社的带动能力。5月份,农业局制定出台了关于秦安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格等级认定细则,并对陇城镇现有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进行了等级评审认定。今年上半年举办陇城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专题培训1次,新发展专业大户2户、家庭农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新建农业企业1家,指导锦绣家庭农场、士宏家庭农场开展家庭农场星级创建活动,提升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经营管理水平,指导聚群乐果业专业合作社和娲皇果品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章程,建立财务管理、盈余分配、教育培训等制度,并推荐这两个专业合作社申报了省级示范项目20万元,协调帮助街泉庄食品有限公司贷款400万元,引进纯净水生产线3条,目前“街泉庄”牌纯净水已正式投产。

今年4月份,启动了陇城镇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至目前,已完成张湾、张沟、山王等20个行政村6883宗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工作,占总任务的94.5%,预计在8月初完成全部外业权属调查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在陇城镇山王、西关两村全面开展,确权面积4022亩,涉及农户589户,公开招标北京世纪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试点技术工作。目前山王村已完成前期资料处理、入户权属调查和实测地块绘图工作,实测面积2223亩,审核公示、建立登记簿、填发证书和数据建库等工作将于9月下旬完成;西关村于7月4日启动宣传培训和入户权属调查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资料处理,入户权属调查275户,实测地块绘图工作已全面开始,计划年底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止2013年底,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12万亩,其中陇城镇土地流转面积0.7万亩,流转率达到11.8%。改革期间,陇城镇计划每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以上,其中今年增加4000亩以上。前半年,在总结近几年来土地流转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通过引进天水陇源果业公司、秦安县军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山王村、常营村、张湾村土地4000亩,加强了陇城镇土地流转服务站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陇城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和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及流程,在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窗口,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价格评估监测等服务,组建陇城镇村级土地流转信息点19个,村级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22个。
在2013年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所有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监督,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农村“三资”管理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提升了农村民主理财水平。依托镇财政所,成立了陇城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全镇22村集体“三资”进行了重新核查汇总,县级“三资”网络监控系统管理员参加了全省业务培训,建立了陇城镇“三资”网络监控系统和管理平台。
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县试点办的指导下,陇城镇集中农技人员力量,依托土地流转建成的西番坪千亩优质苹果示范基地、上袁村航天蔬菜示范基地等8处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与聚群乐果蔬专业合作社、天水兰天果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合作,采取“龙头企业+基地+村服务站+农业专业服务队”模式开展技术服务。同时引导本地富余劳动力和部分村农技员成立了街亭农业专业服务队,按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基地开展耕、种、收等生产服务,进行统一种植、统一防治、统一喷药、统一采摘,实现了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的双赢。目前,陇城镇已建成标准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10处,招聘村农技员14人,下派县乡技术指导员10人,引进林果、养殖、蔬菜等新品种82个,推广应用新技术23项,受益群众达1.73万人。
秦安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自2013年10月开始,共争取到补助资金700万元,重点加强对目前公共财政尚未覆盖,以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为目的、以农村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设施、场所和项目的运行维护。陇城镇今年共确定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8个,主要涉及常营、略阳、山王、西关、娲皇、凤尾等6村,内容涵盖村级基础设施维护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两个方面。目前,西关、略阳村水渠维护、西关村环境卫生整治及山王村文化广场维护等4个项目已经完成,其它项目正在实施中,争取3年内实现陇城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全覆盖。

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平台,支持全县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举办金融活动、召开金融季度例会和政银企多层的对接等形式签订银企合作项目。上半年,在银企对接会上8家银行与78家企业、专业经济组织签订了总额达12.8亿元的贷款合同。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和引导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协调天水市投资担保公司及邮政储蓄银行天水分行,签订了《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合作协议》,按照“支农专项资金+信贷资金”的模式,建立“四台一社”融资合作机制,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支持,三年意向性承诺增量融资达3.6亿元。陇城镇信用合作社在农村综合改革期间,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台账和便民服务制度,加大对陇源果蔬、街泉庄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前半年涉农贷款已达400万元。与此同时,启动实施了陇城镇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扶贫资金总投资55万元,涉及张湾、略阳、陈村等3村,其中张湾村15万元,略阳村20万元,陈村20万元。目前3村已成立互助社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职责已制订上墙,扶贫资金已拨付到村,年底可将所有资金投放到农户。
为解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队伍不稳定、学生流动大等难题,加快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县委、县政府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决定在陇城镇先行试点,实施了陇城镇教师周转住房及教研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投资概算2917万元,新征建设用地28亩,新建教师周转房2栋144套,建筑面积8597平方米,新建集教师研讨、教师培训于一体的教研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1833平方米,工程主体已全部封顶。建成后可使陇城学区144多名教职工集中在一起生活办公、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并实行校车统一接送,有利于改善农村教师住宿办公条件,稳定教师队伍,同时可使紧缺的学科得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县委农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