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秦安县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为抓手,按照调结构,建基地,突特色,创品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思路,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林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规模和层次都有了质的提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今年以来,秦安县严格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制定切实可行的造林作业设计,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抗旱造林技术。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2500亩,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000亩、封山育林4000亩,三北五期工程人工造林16667亩。在重点公益林建设上,采取得力措施,从制度建设、管护措施、管护责任的落实等方面加强管理。全县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面积共计34.49万亩,完成重点公益林区域补植面积2500亩,栽植刺槐、山杏苗木55万余株。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上,完成补植补造20022亩。

造林绿化取得新突破 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绿化秦安、美化秦安、建设山川秀美新秦安的思路,坚持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树种相结合的形式,以兴丰乡范山流域、凤山风景区、百里生态文化长廊为重点,高标准完成绿化5400亩,其中栽植油松、落叶松等苗木20余万株,栽植杨树、柳树、塔柏等苗木35000多株。栽植刺槐、山杏、侧柏等苗木54.4万株。今年的道路绿化工作,以“大通道、宽林带、多数种”的要求,按照县上提出的整合项目、综合开发的思路,合理规划、科学栽植,目前已完成百里生态文化长廊沿线绿化72.3公里,栽植杨树、柳树、侧柏、红叶李等苗木22.7185万株,其中春季栽植21万株,秋季补植1.7185万株。采用新植与对去年绿化路段补植相结合的形式,完成道路绿化134公里,栽植杨树、柳树、香花槐等各类苗木6.578万株。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快速推进 今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的具体安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紧紧围绕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积极稳妥地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林地流转面积10000亩,组建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社3个,完成造林3.05万亩,林下种草面积500亩,药材种植面积100亩,山野菜种植面积400亩,林下套种经济作物面积200亩,发展林菌1 户,产量3吨。共计实现产值6000万元。组建了股级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与金融系统协商,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00万元。
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秦安县对全县各类林地,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强化措施,采取在重点区域修建护林房,确定护林员,落实管护责任等措施。林政、公安人员实行包片责任制,定期不定期巡回检查,掌握管护动态,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防范措施,强化火源管理,增强全民防火意识。今年出动警车200多次,扑灭火源120多次,举办护林防火培训班20期,受训人员20000多人次。同时印发森林防火知识读本1万份(册),护林防火宣传画1.5份,护林防火标示牌1000个,张贴刷写宣传标语100余条。今年全县没有大的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面积控制在0.06‰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