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享受城市待遇
——秦安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侧记

天水市秦安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村人口占93%,社会服务管理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今年以来,秦安县以被确定为天水市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为契机,在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结合县情实际,突出为民服务特色,加大对农村服务工作的侧重点,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模式,认真解决社会服务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秦安县情实际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之路,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社会服务管理手段信息化
秦安县与江苏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设紧紧围绕“突出农村特色、服务农民群众”这一主题,建立了以“人员”为对象、“事件”为主线、“地区”为重点、“物资”为保障、“舆情”为导向、“组织”为纽带,集业务、监督、统报于一体,县、乡、村和部门之间协作联动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平台,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信息共用、动态跟踪、全面覆盖、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空巢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逐年增多,医疗、就学、外出办事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秦安县为在第一时间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为试点村空巢孤寡老人免费安装固定电话和“一键通”呼叫器,与村网格责任人手机和村委会电话相连接,当需要生活照料、医疗救助等帮助时按键,村网格责任人可以在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解决问题。同时,在有条件的乡镇和村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在安伏乡杨寺村等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留守妇女阳光家园”,并因地制宜开展果树修剪培训、留守妇女学法律、留守家庭创平安等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致富本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社会服务管理方式网格化
随着鼠标轻轻一点击,西川镇的村干部就可以通过电脑了解全镇30个行政村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村干部小杨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挨家挨户上门去了解情况了,再遇到特殊天气时,我们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及时给村民发布预警信息,在给工作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极大地缩短了和村民的距离,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老百姓了。”
结合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秦安县还为基层网格责任人配备了专门的手持终端,网格责任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把网格内的不稳定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现场图片、视频等资料发送到信息平台,信息平台根据事件的性质和紧急程度自动通过绿色通道流转处理,县、乡和相关部门领导可在第一时间接到事件报告,并及时指挥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和恶化。通过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各级网格服务管理的责任、范围和工作职责,将全体乡村干部充实到了各级网格和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各个岗位,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都是社会管理员,建立社会管理全员化的工作机制,形成社会服务管理的工作合力。
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全员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逐步缩短城乡差别,城市里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各种优质的服务,而农村的服务还处在极端低下的水平,这需要我们今后要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对农村的服务上。”秦安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丁晓来一边给记者演示全县布局效果图,一边对记者说。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10个,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210个。各试点乡镇组建了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下设综合服务中心和综治维稳中心(一大两小三中心),以现有惠农服务大厅为依托,整合民政、社保、合作医疗、惠农服务等职能,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主的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前台接访,后台调处,建立了集综治、信访、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为一体的综治维稳中心;在各村(社区)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站,积极构建“一委、一村(居)、一站”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了社会服务管理联动工作机制。同时,通过明确各级网格的责任人、服务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乡镇、村、社区将655名乡村干部确定到了各级网格和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各个岗位,开展网格内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全员化抓社会服务管理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