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家园子广场
秦安是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故里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大地湾文化、女娲文化和三国文化犹如朵朵奇葩镶嵌其中,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大地湾博物馆
秦安这个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农业大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村村有书屋、年年有活动,越来越多的活动广场,为秦安文化繁荣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

文化广场——活跃群众业余生活
郁郁葱葱的小草树木、造型时尚的长廊亭台、宽敞整洁的活动场地……漫步在兴国文化广场、葫芦河生态公园,笔者首先感受最深的就是闲适,其中的健身广场、篮球场、儿童游乐园则吸引了不少市民来此休闲。居民李大妈告诉笔者:“到了晚上,这儿就更热闹了,乘凉的乘凉,健身的健身,如今环境好了,便民设施多了,群众的活动更加丰富了……”

在陇城镇西番坪文化广场,忙碌了一天的农民,吃过晚饭,来到广场上,打球,下棋,跳舞,唱歌,热闹非凡,孩童们你追我赶,喜笑颜开,尽情地享受着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光。和陇城镇西番坪文化广场相同的还有王尹乡王新村,那里也有一个文化广场,风景优美,文化味浓。而各种融入其中的文化基础设施同样也让周围的群众有了不一样的休闲体验。

秦安县兴国寺
近年来,秦安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了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先后建成了千户、王窑等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达4650平方米,全县实现了“乡乡都有文化站”的目标。同时,还分别在17个乡镇和428个行政村,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层级服务点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目前全县共建成农家书屋428个,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全覆盖。通过实施 “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和两馆(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项目,建成了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的秦安县宣传文化中心大楼,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宣传文化中心的宣传阵地作用,每年组织、策划与实施“送文化下乡”、春节文化活动、果博会文艺演出等重大节庆活动8次,举办全县各类文化专业培训4次,培训人员400多人(次)。2011年底,共接待读者1.2万余人,利用多媒体室放映戏曲、电影40余场,举办各类培训班6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小曲品牌——形成秦安特色文化
秦安小曲已走过了500多年的沧桑岁月,500多年来,它记载和传唱着成纪人的情怀和心声,见证着高原小城的喜怒哀乐和今昔变迁。因其弦律清脆,唱腔圆润,内容丰富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秦安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地域文化和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创作了一批地方特色浓郁、艺术水准较高的舞台艺术。以秦安小曲为表演形式,先后创编了《杀鸡宰鹅》、《村官浪漫曲》、《风雨货郎情》、《情系学子》、《莺莺拷红》、《生日》、《草根》7个现代小戏,《杀鸡宰鹅》先后获甘肃省第六届敦煌文艺三等奖和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小型剧本二等奖,《草根》在全省纪念新中国成立90周年新创剧目调演中荣获二等奖。出版了《秦安小曲集成》、《女娲文化论丛》、《李白故里在秦安论丛》和《大地湾》期刊,得到曲艺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创编了县歌《桃红大地湾》和迎宾曲《我爱我的家》,在全县广泛颂唱,影响深远,很好的激发了全县人民热爱秦安,建设秦安的热情。秦安县剧团年均演出达410场(次),一大批剧目和演职人员先后获得了省、市表彰奖励。2010年,秦安县财政投入25万元,为县剧团购置了服装、灯光等设备,极大的提高了县剧团的演出装备水平。自2007年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开展以来,在全县17个乡镇共义务演出各109余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女娲庙
文化旅游——为秦安经济注入活力
秦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秦安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旅游拉动”战略,着力开发利用女娲文化、大地湾文化、三国文化和民俗文化,培育发展旅游新型产业,通过加强景点景区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接待设施建设,连年举办桃花会、女娲文化节、果品博览会等大型节会,扩大对外宣传,打造旅游品牌,构架起了特色鲜明的寻根祭祖游、三国古战场游和农业生态游,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

文庙
党的十七大以来,秦安县采取项目争取、招商引资、政府投资和民间集资等多种方式筹资2400多万元,对10多处重点旅游景点进行了维修。同时,争取并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建成了叶莲、蔡莲公路,通向大地湾遗址、街亭景区的交通瓶颈被打通。同时,加大柴家山等8处生态旅游景点建设力度,形成了高标准、上档次的”吃农家饭、住农家舍、进农家园”的田园式农家乐旅游模式。

凤山公园
“十一五”期间,秦安县旅游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关联带动、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日趋完善,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该县累计接待各类游客1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两项指标均超过”十一五”计划。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拉动了全县旅游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和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地湾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