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到根上 联户联到心上
【“双联”走乡镇】王尹乡:打造高标准精品林果基地

初秋的秦安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红通通的苹果挂满枝头,黄澄澄的玉米探着脑袋含羞显露……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乡各级联系单位踊跃参与,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为民富民”行动中来,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想办法、出新招,共同谋划致富之路。

采访王尹乡党委书记王明
近日,笔者来到了距离县城十多公里远的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王尹乡。该乡辖18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7060户29983人,其中贫困村14个,贫困户4316户18058人,特困户819户3813人。“双联”行动中,省财政厅、林业厅等市县单位牵手贫困村和特困户,共同谋划脱贫致富发展大计。

采访王尹乡副书记、乡长李志强
在尹川村的苹果园里,笔者见到了正在查看苹果长势的王尹乡副书记、乡长李志强,他对全乡的“双联”工作介绍道:“‘双联’行动中,省市县单位全力献计献策,出钱出物,先后完成孙湾、王川两个集中连片示范点3200亩顶凌覆膜和低杆作物套种工作,启动实施了万亩优质蜜桃基地马河、孙湾两个示范点21公里产业路网硬化工程,开通了孙湾至李磨产业路网8公里等工作。组织干部以王庙村为重点,主动帮助联系户开展全膜覆盖、果实套袋、‘三夏’生产等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联系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积极争取包全至王庙道路通畅硬化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行路、吃水难题等等实事和好事”

就今后“双联”的工作,王明表示,将会在积极做好与省、市、县联系单位、干部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转变作风,从深化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探索帮联模式、帮办生活实事、加强督导检查、提高工作实效等方面入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贫困村、特困户出点子、搞建设、办实事、解难题。同时,要把开展“双联” 行动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在孙湾流域林果基地秋季建园现场,我们见到了县林业局的职工正开着植树挖坑机在地里为栽植果树打坑。他高兴地向我们介绍说,“挖坑机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机器每天能打1400到1500个坑,相当于将近30个人一天的工作量。有了挖坑机,我们和村民都轻松了不少。”该流域是王尹乡万亩蜜桃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工作量大面宽。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该乡选派强有力的工作组,深入预留地块、统一放线、义务挖坑,为该流域全面开展蜜桃栽植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流域内坡地较多的实际,采取平地开挖“丰产坑”与坡地开挖“鱼鳞坑”相结合的方式,将半坡地改造成了水平条和水平台,并通过统一供肥覆膜、聚水保墒,为苗木成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孙湾流域优质蜜桃基地已成为该乡发展林果支柱产业的一大亮点。

产业路四通八达,万亩优质果园基地也将建起,如何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这是对乡党委、政府的一个严峻考验。“双联”行动伊始,王尹乡党委、政府通过强班子、换脑子、找路子、鼓袋子的四步走,从“输血”到“造血”,先行先试,不断走活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盘棋,做大强势产业,做优标准建园,做精产业富民。

王尹乡党委书记王明在接受采访时,就全乡“双联”工作的做法概括为:“抓学习,保障思想基础牢固;抓宣传,保障舆论氛围浓厚;抓摸底,保障帮扶对象准确;抓服务,保障调研帮扶到位;抓调处,保障社会环境和谐;抓落实,保障工作全面开展。”

据了解,截至目前,省财政厅“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组先后六次来到所联系的胡坪村,制定了长期帮扶计划,为该村改造了宽8米全长16公里的产业路,落实了10户危房改造项目,为和平小学捐助了价值2000元的图书;计划购置优质苹果树苗5500株帮助开展秋季建园。省林业厅“双联”行动组深入吃住在姚沟、西王、南瓦、郝康四村,已为姚沟村委会捐助电脑、打印机各一台,为姚沟小学捐助了篮球等体育用品,并计划在秋季建园时提供优质苗木和技术指导。县人大办干部多次深入孙湾村,送去了春耕急需的化肥等农业物资,栽植雪松等行道树60多株,并筹资5万元着手解决全村交通主干道排水不畅的问题。县发改局规划上报了张底至郭山至付山13公里产业路工程项目,目前正待省上批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子生、县委书记王东红、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万祥等市县联系领导先后多次深入联系户家中,看产业发展,问收入来源,谋脱贫对策,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子生同志,在多次深入胡坪村的基础上,拟为郭山村至杨家谷沱自然村修建长14米、宽3.2米的便桥一座,得知此情后,村民自发捐款2万元,着力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该工程将于近期动工建设。该乡干部按照“五必到、五必访”的要求,及时深入到所联系的王庙、尹川等9村269户特困户中,宣传惠农政策,开展详细调研,累计整理群众意见建议110条,梳理群众急需解决的农村道路、林果产业等6大类15个问题,撰写调研报告65份,制定《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计划》、《联村联户为民办实事工作打算》各269份。

在王尹乡广大农村,借着“双联”的春风,广大干部活跃在田间地头,干劲实足,共写致富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