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集中展示近年来秦安县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年初县文明委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二届道德模范的推荐评选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乡镇、县直各牵头单位和广大群众共提名推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五类人选44名,经过事迹初审、组织评委投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确定15名同志为秦安县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现将这15名同志的事迹陆续进行展播,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的意见。
【秦安县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展播】之二:
用爱撑起温暖的家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秦安县兴国镇郑川村村民蔡春兰

蔡春兰给瘫痪的婆婆喂饭
在秦安县兴国镇郑川村,村民们经常谈论着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十七年如一日,细心服侍着双目失明并瘫痪在床的婆婆,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就是孝老爱亲模范——蔡春兰。

蔡春兰给瘫痪的婆婆剪指甲
蔡春兰1962年出生在兴国镇南下关村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在老实淳朴、厚道正直的父母影响下,自幼便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的孩子。1991年嫁入郑川村,与靳三商结为夫妻,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可好景不长,公公因病卧床不起,蔡春兰细心伺候,每天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端到公公炕前。公公爱干净,她总是把衣服和被褥洗得干干净净,晾晒得松松软软,就这样照料半年后,由于病重,公公还是安详地去世了。

蔡春兰给瘫痪的婆婆洗衣服
蔡春兰干家务、干农活从不示弱,她起早贪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手抚养着三个儿子成长。本来她的婆婆还可以分担一些家务,然而婆婆眼睛一天比一天花了,视物不清,经过诊断才知得了重度白内障加青光眼,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且年事已高,不适合动手术,最终导致失明。这下子,家里家外的事务全都落在了她的肩头。她忙里忙外,除了帮丈夫干农活、做家务之外,又多了一项照料婆婆。婆婆看不见任何东西,每天早晨5点半起来,第一件事就先喂婆婆喝水,然后做小米粥给她吃,再给她喂药。每天喂完必吃的东西后,开始给她擦身、穿衣服,然后推着她到院子里晒太阳。婆婆吃饭很困难,每次吃中午饭的时候,蔡春兰得喂一个多小时,特别是夏天,每喂完一顿饭,蔡春兰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但她从没疏忽过对婆婆的照顾。晚上睡觉的时再给她擦一遍身,这样婆婆身体会更舒服些。夏天时,蔡春兰半夜还要起来给婆婆喂点水喝。这样,每天照顾好婆婆、收拾完家务后,晚上11点多她才能睡下。

蔡春兰为婆婆擦洗
每天起来,蔡春兰早早做好饭,第一碗总要端给婆婆。婆婆的眼睛看不见了,她就亲手一口一口喂,不厌其烦,就像喂养嗷嗷待哺的婴儿。除了照顾好婆婆的一日三餐外,每天她还要帮助婆婆上厕所,婆婆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身体还算硬朗,她总是小心翼翼地将婆婆扶下炕,再慢慢地搀她到厕所。耐心等到婆婆上完后再小心地将婆婆送回屋里。有时婆婆小解不方便下炕,她专门给婆婆准备了便盆方便小解。她送来端去,不嫌脏,不嫌累,更不叫苦!每隔一段时间,她总是给婆婆拆洗被褥,换洗衣服。闲时还常陪伴婆婆唠唠家常,排解婆婆的寂寞。在她心里早已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

寒来暑往,一晃十七年过去了。在蔡春兰的照料下,婆婆今年已是八十八岁高龄了。采访中,她的婆婆给我们说:“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每当这时,蔡春兰总是淡淡一笑:“我嫁到这个家,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伺候婆婆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我要尽自己的全力照顾好我婆婆。”她就是这样诠释了人世间的爱,诠释了人世间的情,诠释了人世间的真谛:百善孝为先!

蔡春兰给瘫痪的婆婆梳头
知道她的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当儿媳妇你能做到这个份上,真不容易。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奉献着。她的孝心感染着家族中的每个人,也感染着附近的邻里友人。

采访村民成霞美
村民成霞美说:“在我们眼中,蔡春兰始终像女儿一样伺候婆婆,数年如一日。她是我们村的榜样,是和谐家庭的楷模,是孝老爱亲的模范。”
蔡春兰坚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重重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作为一个儿媳、妻子、母亲,蔡春兰深深懂得,爱就是付出,爱就是给予。她用爱心照亮了这个命运多舛却又温馨和谐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