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风玉露,秋阳暖照。步入秦安县千户乡四坪村,一座座崭新漂亮的红砖瓦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硬化路修到了村民的门前,一座座果窖里溢出诱人的鲜香,村民文化活动室里热闹异常;放眼远望,规划齐整的层层梯田拥披深绿,千亩沃野焕发无穷生机……这个昔日贫瘠落后的山村,如今发生了巨大变化,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秦安县是全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三西”农业建设县。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匮乏,是秦安县情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目标,积极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建设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三大重点项目,坚持修梯田、兴水利、通农路、改土肥、覆地膜、打水窖、栽果树、养家禽、建基地、兴产业,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谱写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辉煌篇章。

整村推进:农村面貌换新颜
秦安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将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和主线,先点后面,全面展开。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106个,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10.60万人下降到2010年底的7.61万人,净减少2.99万人;贫困面由2005年的18.6%下降到2010年底的13.2%,净下降5.4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538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930元,净增1392元。
该县依托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将交通、农牧、教育等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进行合理整合,坚持“渠道不乱,用处不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原则,通过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扶持发展增收产业、加强科技培训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大幅度促进农民增收。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秦安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近五年来,累计修建魏店乡董湾村、安伏乡杨寺村、西川镇宋场、兴丰乡燕湾等11处提灌及堤防工程,修建水窖200眼,新增灌溉面积8913亩,有效保护耕地1200亩;新修梯田10850亩;新修乡村组农路52条258公里,彻底解决了贫困村群众因行路难而造成农产品购不进、销不出等困难和问题,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扶贫:区域经济大发展
近年来,秦安县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按照在浅山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梯田+水窖+果椒园+果窖+科技”的示范园建设,在高寒阴湿带综合发展农、林、牧、草业,在川区乡镇重点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至2010年底,全县以苹果、花椒为主的林果业栽植面积达到79.3万亩。近五年,共扶持引进良种牛7791头,养猪11260头,羊2900只,鸡14万只,獭兔9677只,通过积极扶持和不断滚动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养殖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为全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长城果汁、盛源商贸、盈动果品等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并与贫困村农户实行订单生产,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促进了增产增收。

随着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和果品产量的逐年增加,全县果品的销售和贮藏压力也逐年加大,贮藏难问题成为制约当地果农增收的主要瓶颈。为此,秦安县将果窖建设列为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重点来抓,大力扶持贫困农户积极修建果窖,延长苹果贮藏和销售时间,提高上市价格,稳定增加果农收入。近八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 1348万元,在17个乡(镇)的68个贫困村,扶持贫困农户修建半地下式通风果窖8486座,年可贮藏鲜果8400万公斤,年增值3300万元,扶贫增收效果显著,果窖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小金库”。

劳务培训:撑起致富一片天
近年来,秦安县不断加大科技扶贫项目的投入力度,将新品种、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措施来抓,至2010年底,在全县12个乡镇35村累计推广完成果实套袋1300万个,推广微耕机100台,引进新品种桃园、无公害桃接穗园300亩。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产业开发和扶贫项目的实施,以党校、职校、劳务办、村级阵地等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展科技培训5.35万人(次),其中培训县乡村干部1500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5.2万人(次),培训的普及率在重点村每年占85%以上。针对重点村劳动力充裕的实际,依托县职校、劳务办2个培训基地,举办了以电子线路装接、酒店服务、计算机操作、厨师、抹灰工、保安、家政服务员、建筑业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的“阳光工程”培训班20次,培训劳动力6206人,90%的参训人员获得初级以上国家上岗职业资格证,实现了稳定转移。同时开展了以电子技能、物流、烹饪、汽车维修等为主的专业技术培训,2033人获得中技、中专学历证和国家中级职业上岗资格证,实现了稳定就业。

秦安县扶贫办积极引导“两后生”慎重择校择业,实行培训跟踪服务制,使“两后生”培训走向了规模化、集约化,推动了劳动力转移向技术型的发展。近三年,全县先后投入扶贫培训资金568.1万元,共培训贫困户“两后生”2694名,实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目标。
扶贫开发结硕果,雨露滋润花更红。今年,秦安县被确定为全国“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之一,随着“雨露计划”项目的启动实施,该县扶贫开发工作必将借风扬帆,再创佳绩,为桃乡群众带来更大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