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绘蓝图 科学发展兴秦安
过去的五年,是秦安蓬勃发展、沧桑巨变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秦安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5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12.8亿元,年均增长22.2%;第二产业8.2亿元,年均增长16%;第三产业14亿元,年均增长11.9%。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53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4.6亿元,是2006年的3.7倍,年均增长29.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290元,比2006年净增163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9612元,比2006年净增4610元。
秦安县委书记王东红,县委副书记、县长程江芬调研小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辉煌灿烂的发展成就让勤劳智慧的秦安人民倍受鼓舞,全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幸福新秦安,62万成纪儿女信心十足。今后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优势、增强后劲、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9月下旬召开的秦安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秦安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未来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秦安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天水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强化新举措,谋求新发展,共谱新篇章。
今后五年,秦安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和科技为支撑,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深入实施“11132”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林果、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劳务等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幸福新秦安。
旱作农业全面推广
主要奋斗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依法治县进程不断加快,社会更加和谐稳定。2016年,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达到3.35亿元,年均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28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26亿元,年均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06亿元,年均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07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62元,年均增长1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实力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以打造全国果品产业重点县为目标,按照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组织规范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现代高科技果品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扩大优质林果基地规模,不断提高桃、苹果、花椒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稳步扩大养殖规模。全面推广“五位一体”旱作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培育蔬菜、洋芋、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构建多元化、高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秦安蜜桃、花椒、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宣传推介和有效使用力度,抓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争创一批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努力提高秦安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鼓励兴办农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销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着力做大做强劳务经济,积极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工程,促进劳务输转向组织型、技能型、创业型转变。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工业园区蓬勃发展
二、培育特色企业,推动县域工业提质增效
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依托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骨干企业,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完善以食品、小商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扩大何川、蔡店、西川等园区规模,提升综合服务和承载能力,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深入实施“5优10强20户”工程,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扶持发展食品、小商品、纸箱、轻纺、塑料、文化用品等工业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建名牌产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工业体系。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三、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商贸旅游业
旅游寻根祭祖圣地和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为目标,以打造“一圣地”(女娲寻根祭祖圣地)、“五大文化园”(大地湾文化园、伏羲女娲文化园、三国文化园、民俗古建文化园、名人名居文化园)、“两条精品线”(宝鸡——天水——兴国寺——文庙——上关明清一条街——凤山文化休闲旅游线路、平凉——大地湾——陇城镇旅游区域环线)为重点,加快大地湾遗址、兴国寺、文庙、陇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上关明清一条街、凤山等景区景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扶持发展寻根祭祖、民俗风情、名人故居、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加强与省内外的交流合作,实现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实施商贸活县战略,以建设秦安·中国西部小商品城、物流仓储中心为龙头,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商贸流通体系。改造提升餐饮住宿、运输仓储、商业超市等传统服务业,努力实现传统商贸流通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全面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发展。
商贸流通日益繁荣
四、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把做大项目、扩大招商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举全县之力抓项目建设、促投资增长。按照区域谋划,全民参与,外引内联,建管并重的思路,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省市相关规划要求和秦安县的功能定位,积极做好项目规划、论证、储备等前期工作,争取和建设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转变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质量,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小商品加工、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能源开发等项目,力争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强、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企业,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规范建设程序,加强项目实施,强化项目监管,促进项目建设的程序化、规范化。健全项目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争取项目、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县上下形成抓项目、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城市环境优雅舒适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三级城市、天水—秦安城乡统筹示范区为目标,坚持以点为主、轴线带动、区域突破、整体提高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道路、给排水、环卫、供电、供暖、绿化、亮化、美化,以及公共厕所、文化娱乐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古树民居和文物古迹保护力度,开展“城中村”改造,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抓好莲花、陇城、五营、郭嘉、叶堡、魏店等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通县、通乡、通村公路改造升级和产业路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乡公路通行保障能力。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小湾河水库、引洮二期供水、天然气城区输配、农村能源沼气、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利用等项目,加强小流域治理、梯田、土地整治、堤防、节水灌溉、生态环境和城乡信息一体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共同发展。
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健全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和考核激励机制,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提升高中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稳步实施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认真抓好寄宿制学校和校安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秦安影剧院,推进县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成《秦安县志》二轮修编。认真落实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加快乡镇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搞好优质服务,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总体工作水平。
七、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稳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等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全面落实全民创业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提高就业率。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优抚安置、老龄和慈善事业。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搞好民族团结。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推进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的平安秦安建设,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八、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升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树立推动科学发展和重视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涵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等各个环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持续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统筹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科学发展之先、争社会和谐之优,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加快发展上,把智慧用在干好工作上,努力形成抓工作、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和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
过去的五年,是秦安蓬勃发展、沧桑巨变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秦安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5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12.8亿元,年均增长22.2%;第二产业8.2亿元,年均增长16%;第三产业14亿元,年均增长11.9%。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53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4.6亿元,是2006年的3.7倍,年均增长29.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290元,比2006年净增163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9612元,比2006年净增4610元。
辉煌灿烂的发展成就让勤劳智慧的秦安人民倍受鼓舞,全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幸福新秦安,62万成纪儿女信心十足。今后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优势、增强后劲、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9月下旬召开的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未来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秦安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天水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强化新举措,谋求新发展,共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