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特色产业 推动科学发展
中共秦安县委书记 徐健 秦安县县长 王东红

(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副市长雷鸣在秦安县委书记徐健,副书记、县长王东红的陪同下深入秦安何川工业园区检查果品深加工企业生产。陈中校 摄)
在这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的季节,也正值“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秦安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实施天水市委、市政府“1135”发展战略和抢抓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历史契机,为打造提升林果特色产业的品牌,有效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科学发展,定于9月15日至17日在本县举办“2010中国天水·秦安果品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将以“提升特色产业、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开放、展示、合作、发展”为宗旨,本着创新、务实、节俭、高效的原则,坚持把举办博览会与三夏生产、果品促销、重点项目建设、省级文明县和卫生县城创建等项工作结合起来,以举办博览会来激发发展活力、鼓舞发展干劲、营造发展环境、搭建发展平台,并将在博览会期间举办天水市特色果品展示展销、林果产业发展论坛、小商品及名优特色食品展销、亲商大会和项目签约仪式、旅游产业发展论坛暨旅游推介会、民俗文化展演暨书画名家作品展销及秦安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等项活动,以有效促进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一方沃土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蜜桃之乡,是闻名全国的小商品集散地。人口61.4万,耕地面积105.1万亩,人均1.71亩,总面积1601平方公里。
属陇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是苹果、桃、梨、花椒、蔬菜的最适宜生长地之一。境内交通便捷,信息畅通,产业兴旺,市场活跃,是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兴果富农”工程果业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县、劳务输转工作先进县、“五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乡镇企业十强县、经济林建设十强县、无公害水果基地示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双拥模范县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
近年来,秦安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天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中国西部小商品城”“陇东南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林果产业基地县”优势品牌的工作目标,坚持“以商兴市、以市建城、以城带乡、工贸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方针,积极实施项目拉动、商贸带动、产业推动、城乡联动、三产互动战略,大力发展以桃、苹果、花椒为主的林果业,以家庭规模饲养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小商品经营为主的商贸流通业,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以女娲文化、大地湾文化、三国文化等为主的文化旅游业,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高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促和谐为主线,积极实施产业推动、商贸带动、旅游拉动、劳务促动“四轮驱动”战略和促农增收“六大工程”,强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基地、优势品牌、专业市场、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六大建设,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县域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改善民生,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上半年在遭遇低温、冰雹等自热灾害的情况下,1月至6月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997万元,同比增长29.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3亿元,同比增长38.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07.473元,同比增长7.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39.32元,同比增长15.08%。
举全县之力打造特色林果产业
秦安县以果椒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7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栽植果椒的农户达7.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70%,果椒总产量37.43123万吨,产值6.73979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的44.1%。时下,秦安苹果陆续上市,呈现采摘、销售一派繁忙景象,黄元帅每公斤6元,创历史新高,果农笑在脸上,甜在心头。
近年来,为提高果品质量和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确立了三个“先进”,即先进的观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三个“新”,即打造新品牌、引进新技术、建设新果园;“三防”,即防虫、防害、防冻的“三个三”果品技术推广措施。
如今,承载秦安人喜悦心情的“梯田+全膜覆盖+特色产业+集雨节灌+整村推进”的“秦安模式”——旱作农业,翻开了秦安农民增收新的一页,一项项科技成果的推广,牵引生态农业强势发展,按照“整合项目、融合资金、集中连片”的思路,集中力量办大事,综合利用创特色,实现梯田效益的最大化。先后在千户四坪梁、王尹南山、兴丰燕湾梁、王甫郭岔等4个片带式流域进行科学规划、综合开发,以农民直接受益、持续受益为出发点,实行“梯田建设夯基础、林果基地兴产业、小水工程增效益、综合治理求发展、山川秀美奔小康”的发展战略,走“梯田搭台、产业唱戏”的路子。充分利用去秋今春果椒建园黄金时机,在新修梯田内栽植优质苹果树,建成了王尹乡南山流域、千户乡四坪流域、兴丰乡燕湾流域和王铺乡郭岔流域万亩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实现了梯田建设的效益化、林果基地的规模化、玉米种植的全膜化。
今年,又积极实施全县农业“353231”工程计划中的“35”计划,即新建林果基地5万亩,更新改造老果园5万亩,完成果实套袋5亿个。先后引进推广桃新品种70个,苹果新品种26个。依托葫芦河、清水河川区优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桃棚基地3处、367座,年产反季节油桃37万公斤,产值750万元。全县果椒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达29.46万亩。刘坪乡何湾村万亩优质桃基地、莲花镇冯沟村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兴国镇红家坪千亩无公害桃基地、郭嘉镇背后沟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被天水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无公害蜜桃和苹果生产基地。秦安县被命名为甘肃省首批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县。
6月22日,省委书记陆浩,省政协主席陈学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省委常委、秘书长姜信治,副省长泽巴足,省政府秘书长李沛文等领导,带领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深入秦安县千户乡四坪流域调研“梯田+全膜覆盖+特色产业+集雨节灌+整村推进”的旱作农业模式。省委省政府对“秦安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此同时,秦安县围绕优势林果产业兴建龙头企业,秦安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的兴建和运营。秦安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每年8月中旬开始启动苹果原料收购以来,平均年支付果农款2100万元,平均年生产浓缩果汁达7500吨以上,实现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带动了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了林果产业大发展。
秦安县为做大做强做优果品产业,近年来下大力气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兴建工业园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果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总规划面积1100亩的何川工业园区,已入驻甘肃昊峰集团投资1.6亿元建设的泰达包装印务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苹果醋、10000吨苹果酒、10000吨调味醋和1000吨苹果脆片生产线的甘肃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储藏量10000吨的果品冷藏库天水冠源农产品加工出口有限公司,果品贮藏和产后商品化处理的天水圣源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天水茗秀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7家,总占地341.65亩,果品总贮藏量达4.1万吨,年吞吐果品11.65万吨,全面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9.32亿元,实现利税8720万元。工业园区实行集约化、规模化,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为市场和果农之间架起桥梁。公司既是生产中心、加工中心,又是信息中心、服务中心,既均匀了上市时间,又促进流通,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秦安县鼓励种植大户联办、果品经纪人兴办、返乡致富人创办,在城乡公路沿线新建成果品贮藏库23个,各类简易果窖11057个,新增贮量鲜果8.464万吨。全县林果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初步形成了产、贮、销、加工为一体的林果产业体系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果产业化发展格局。
唱响无公害“中国果业三乡”品牌
“喂,你是秦安冠源果业有限公司吗?我是广州如意果行,套袋优等黄元帅20吨于4日内速发货,订货单请在您们公司的邮箱查收……”近日,秦安工业园区的交易红红火火,不时传来外地商行、果行需要秦安果品的电话。如今,“秦安蜜桃”“秦安苹果”“秦安花椒”响当当的品牌,中国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三大秦安林果“名片”在首都北京和大江南北熠熠生辉,品牌效应日益明显,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名片。
为了打响“中国果业三乡”品牌这一名片,秦安县多次参加兰洽会、西交会、天水伏羲旅游文化节等省内外的各种节会,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展销和推介。自2002年以来,连续举办高规格、上档次的秦安果品博览会,作为推介以秦安蜜桃、苹果、花椒为特色的林果支柱产业优势和特色展示,铸造了品牌效应。
秦安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特色产业,近年来已形成了产、贮、运、销、加工为一体的林果产业体系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果产业化发展格局,林果业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全县发展林果业的成效和做法,得到了国家林业部门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自2002年以来,秦安县接力举办高规格果品博览会,有力助推了秦安果品品牌的知名度。2007年果博会上成立了秦安县果品经纪人行业协会,随后向下延伸组建了兴国、西川、刘坪、莲花等26个乡村专业果农协会。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手段,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果品销售“内联外接”机制,对内在全县建立了一批经政府认定的果品收购网点和经营队伍,规范果品营销渠道,对外实行分类、分级,统一包装、统一品牌、推行统一、终端直销,树立“秦安果品甲天下”的良好品牌。县内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省内外农业网站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果品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