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翰墨”写华章
——秦安县人民法院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纪实
张 斌 李志荣

篮球场、活动室、书画室、图书室、荣誉室……,这儿不是校园,更不是图书馆,而是文化一角,是生机勃勃的秦安法院。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推动作用,大力弘扬公正廉洁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秦安法院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用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干警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法官情操,提升了司法能力,塑造了干警昂扬进取的精神品质,构建出秦安法院文化建设新格局。

加强硬件建设 夯实文化基石
“我在这块土地上创立了法和公正,在这时光里我使人们幸福。”这是笔者在秦安县法院文化走廊里看到的法语,逐如此类的文化法语在该法院里随处可见。近年来,秦安法院全力打造精彩纷呈的法院文化建设,以营造轻松和谐、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为载体,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法院文化活动陶冶法官情操,提高法官素养,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首先注重审判工作场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将审判法庭、办公场所、4个人民法庭的规范化建设纳入传播法院审判公平、正义、严肃的理念文化建设蓝图,取得了预期效果,以此提升了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院的崇敬。据记者了解,自2007年以来,在地方财政困难、法院负债沉重的情况下,秦安县法院为了给干警提高文化水平创造有利条件,专门设立了图书室,购置政治、历史、文学、法律、社会科学等书籍,供全院干警阅览。设立了专门的活动室,有乒乓球台、围棋、象棋、电子琴、音响投影等健身、休闲、娱乐设施,让干警在工作紧张之余,有条件得以放松。设立了书画室,为干警提供了书画交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平台。建成了篮球场,并在上班之前,下班之后,组织一会儿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营造了法院干警团结向上的精神氛围。设立了荣誉室,陈列了历年来法院获得的各种荣誉标志,树立干警以院为荣、以我为荣、爱岗敬业、司法为民的高度荣誉感和使命感。建立完善了以地方风貌、审判执行、历史文化、和谐道德、廉政建设等篇章为主的文化走廊,悬挂地方风情、名人字画、格言警句等相关内容,从而激励干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丰富文化内涵 陶冶干警情操
文化体育,凝聚了法院全体干警的战斗力。采访中,一位法官告诉笔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一名法官,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就没有过硬的战斗力,话说穿了就为人民群众办不好案。”
自2007年以来,秦安法院每年都利用“元旦”、“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组织全院干警开展乒乓球,象棋、跳棋、歌咏、登山等比赛,开展硬笔书法、书画收藏、干警书画展、廉政知识竞赛和诗朗诵等一系列人民法官为人民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这种重视法院文化建设,陶冶干警情操的所作所为,树立了全体干警积极向上,拼搏团结的秦安法院精神。薄积而厚发,秦安县法院在“秦安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中获得二等奖,除此之外,法院干警的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在参加市、县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加强专业学习 提升法律底蕴
“一次不公正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只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却是水源。”对此,秦安法院将干警的专业学习提到日常的重要议事日程。“法律不但是有野心和有抱负的人的精神食粮,而且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惟一滋养”。他们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学习理念,以打造“学习型法院”为平台,加强干警的思想政治、法学理论、学历教育、业务培训和文化修养。他们通过开展岗位任职培训、新法专题培训、庭审观摩竞赛、裁判文书选评、调研学术研讨等活动,督促全院干警潜心学习。通过邀请法律学者、上级法院领导举办知识讲座,本院领导讲课,努力培养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文化建设促使法院干警学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学历由2006年以前的不到20名,增加到目前的45名,45岁以下干警提前全部达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官任职学历的规定要求,其中一名干警正在攻读法学硕士学位。积极为干警创造条件参加各类培训,为干警“充电”,更新知识层次,不断适应工作任务的需求,先后派出4人次到国家法官学院学习,26人次到省院培训,21名人民陪审员参加全省法院的培训,60多人次参加中院培训,80人次参加市县党校学习,75名司法便民联络员参加了两期县院举办的培训班。10名干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倡导司法文化 展示法院形象
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的灵魂。法院文化决定着法院群体的价值取向,支配着法院干警的行为选择,制约着法官的思维和判断。为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及“冷、横、硬、推”的现象,争做文明法官,展示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他们制定了《秦安法院规范用语标准》,内容涉及接打电话、接待当事人和来访群众、外出办案、法官日常工作用语等文明用语。同时,在庭审中,充分教育干警规范庭审用语,提高庭审驾驭能力。由法院政治科负责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凡是有群众和诉讼当事人反映干警态度不好和用语不文明的要进行通报批评。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活动进行外部监督,促使干警做到着装规范,服装整洁、穿戴整齐,做到用语规范,语言文明。通过邀请县委党校教师讲解公务员礼仪与司法礼仪知识,提高干警文明司法的知识和水平。

建设廉政文化 增强拒腐能力
“公生明,廉生威。”秦安法院以“公正、高效、文明、廉洁”为目标,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全力建立廉政教育机制。时刻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各项规定,特别是抓好最高法院《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五个严禁”的学习;坚持每月一次的廉政教育课;邀请县纪委领导开展廉政专题讲座;对新提拔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播放廉政电教片,坚持用正反两反面事例教育全体干警;组织干警对有关廉政知识进行测试;向干警家属发放廉政建设倡仪书信,共筑反腐倡廉家庭防线。
“以廉立名,以德修身。”他们狠抓廉政文化创建,在每个庭室都悬挂“五个严禁”和廉政警句。倡导和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实行院、庭长与一般干警之间的双向监督,每年签订廉政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并严肃办案纪律。向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发放《秦安法院廉政监督卡》等,从案件立案、审判到执行对干警廉政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设立“举报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方便群众监督。建立和完善回访当事人制度,发回、改判案件剖析制度,全面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对直接责任人和庭室负责人予以处罚。规范干警业外活动,要求全体干警时时刻刻“把住自己的嘴,清静如水。拴住自己的腿,足不沾灰。管住自己的手,甘愿吃亏。收住自己的心,无私无畏。”切实做到严格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约束言行,注重个人形象,远离任何与法官形象不相称和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言行,避免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的各种合理怀疑,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近年来,干警中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问题。同时,狠抓廉政监察员的履职情况,2010年7月27日, 4名兼职廉政监察员进行了述职述廉,天水中院主要领导作出了“秦安法院开展廉政监察员述职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个创举”的评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文化软实力引领法院工作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人民法院的共识。而秦安法院的文化建设却如同三月的细雨,随风悄悄的潜来。他们通过法院文化的创建,队伍建设、审判工作、基础建设、法院改革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干警的司法理念、精神风貌、职业素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近年来,审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审判工作呈现出受理案件数、结案率、息诉服判率上升,上诉率、发回改判率下降的“三升两降”的良好势头。受理案件数由2007年的685件上升到2009年的1131件,结案率由96.99%上升到99.02%,息诉服判率由92.5% 上升到96 %,上诉率由7.5 %下降到4%,发回改判率由5.5%下降到4.2%。三年来,未发生一件赴省进京涉诉上访案件。2007年被中共天水市委授予“平安创建活动”先进集体;2008年被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优秀法院”、“全省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2009年被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全市优秀法院”;连续多年被秦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7年以来,先后有8个庭室和30多人次受到最高院和省、市法院表彰奖励,2人被授予省、市级“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