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灾民生活 实施灾后重建 开展生产自救
秦安抗震救灾工作有序进行


秦安县委、县政府把安置灾民生活、实施灾后重建、开展生产自救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周密部署,紧急行动,强化措施,靠实责任,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地进行。

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秦安,给全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共造成经济损失13016.98万元。灾情发生后,秦安县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应急抢险救援、震情监测评估、医疗救助防疫、疏散安置灾民、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县上建立落实了县级领导包乡、乡镇和帮扶单位领导包村、村级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组织17个工作组、5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企业、学校开展“拉网式”险情排查和“结情式”救灾帮扶工作,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监控排危,共转移安置居住危房的群众6022户29510人。

为了确保师生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因灾倒塌或已封存校舍的学校,采取就近分流、搭建帐篷等多种办法恢复上课,共搭建帐篷162顶,安置89所中小学校的师生18919人。为了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县上已下拨省、市、县抗震救灾资金1091万元,面粉、清油、棉被、彩条布、帐篷等救灾物资9517件套,用于受灾群众生活应急救助和倒塌房屋恢复重建补助。目前,救灾物资已按照村民评议、村委会审核、乡镇政府审批、县民政局审定的工作程序及时足额发放到了受灾群众手中。

为了切实搞好灾后重建工作,秦安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陈天雄任组长,县长王东红任总指挥的全县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全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意见、学校校舍维修重建实施意见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实施意见,提出了规划选址、资金筹措、建房补助、对口帮扶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灾后重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政府补助、社会帮扶、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措施,由县财政先期筹措启动资金880万元,用于民房、校舍倒塌重建、教育卫生危楼排危除险及抗震救灾器械购置等。针对部分中小学校房屋受损严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影响的情况,该县采取边施工、边报批建设手续的办法,对校舍毁坏或严重破坏的兴国二小、四小两所城区小学和中山乡肖渠小学等53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维修或拆除重建,县财政已下拨300万元,用于兴国二小、四小拆迁重建。另外,下拨55.4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危房维修。目前,全县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展开。

秦安县还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当前农业生产,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乡包重点项目制度和社会帮扶贫困村工作责任制,着力抓好乡村道路建设、果椒园管理、养殖业生产、沼气建设等农村当前各项工作及果汁生产线、农村安全饮水等45个重点项目建设。县上确定110个县直部门和单位重点帮扶90个受灾重点村,采取捐钱捐钱、技术指导、争取项目资金等办法,帮助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力争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冯喜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