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四个注重”选准用好干部
中共平凉市委书记 马世忠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始终把选好人、用准人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坚持做到“四个注重”,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各级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干部队伍更加富有活力,为推进“六个集中突破”、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注重突出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中央反复要求的用人标准。我们在选拔任用干部中,既看才,更看德,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从履行岗位职责和日常生活表现中鉴别干部的德。重视那些品德高尚、作风正派的干部,支持那些坚持原则、为民办事的干部,选拔那些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干部,一批长期在基层工作、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同时,大力宣传表彰德才兼优的干部,使先进得到有效激励,使广大党员干部得到积极引导,在全市干部队伍中营造了坚守政治品格、注重道德修养的良好氛围。
2.注重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看清选准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扩大民主是前提、是方向,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是关键、是保证。我们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环节,科学界定参加推荐、测评人员范围,探索建立了权重分析制度,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参加人员在不同层面的推荐和测评,设计不同的权重比例。在考察环节,结合干部的任职时间、工作对象、活动范围的迁移而灵活掌握,注意把握干部的任职时间跨度,做好向前追溯式考察和向后跟踪式考察;把握干部的工作关联深度,做好向上征询式考察和向下民调式考察;把握干部的活动空间广度,做好向内家访式考察和向外闲谈式考察。在酝酿环节,既要与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协管单位主要负责人沟通,还要征求纪检、计生、审计、信访等执法执纪部门的意见;在讨论环节,坚决执行市委常委会、全委会决策议事规则和任免干部表决办法,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拟任免的干部全部进行票决;在任职环节,严格落实干部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确保做到不出现一例“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
3.注重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必须有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作保障。我们把推进改革、健全机制作为提升干部选用工作水平的有效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使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在7县(区)分别开展了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全程纪实、信息公开和差额选拔任用4项制度试点,为改革干部选用制度积累了经验;在全市政法系统干部选任中,实行“海推”的方式掌握初步人选,拓宽了选人视野;在市直部门(单位)内设科室普遍开展了竞争上岗,通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进行公平竞争,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党政机关实行“凡进必考”,先后为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人大办公室等单位招考工作人员15名,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在农牧、林业系统等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实行了合同聘用制,在部分学校、医院实行校长(院长)聘任制、教师(医生)全员聘用制,试行事业单位人员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制,实现了技术、管理、业绩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优秀人才与重要岗位相统一的目标。
4.注重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既要靠完善的选拔任用机制,又要靠严格的教育管理。我们坚持一手抓选拔任用,一手抓监督管理,充分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研究制定了《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运用新的考核评价办法,开展了2007-2008年度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依据考察考核结果,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一批优秀干部进行了提拔重用,对个别工作能力不强、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进行了职务调整,较好地发挥了考核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修订完善了《平凉市后备干部工作暂行办法》,采取“两推双考、全程差额”方式,调整补充市管副县级后备干部223名,实现了后备干部管理的动态化、规范化;出台了《平凉市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办法》,为全市党政干部合理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实行了多领域交流,多层面拉动,多岗位锻炼,去年共交流干部160名,改变了一些部门“派不进,出不去,拉不动”和一些干部“一个单位定终身”的现象,有效解决了干部流动不畅的问题;探索建立了干部选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领导干部外出打招呼和请销假制度、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制度,认真受理和查处各类干部信访举报案件,促进了干部管理方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主的转变。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创新实践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用人不公、考察失实、民意失真等问题,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公信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实际到账外资等多项重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全市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干部奋发向上、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