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教育局开始调查泄密事件
晚报连续两日报道了高考落榜生名单被泄露和贩卖的消息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兰州考生家长拨打本报热线,斥责这种贩卖考生隐私的不法行为。同时,本报报道也引起了省招办和平凉市教育局的重视。
教育部门:一旦属实立即调查
昨日一大早,省招办一位负责宣传的芮姓负责人找到记者了解情况。他告诉记者,晚报报道引起了省招办负责人的重视,他希望记者能够向他提供2000个平凉落榜生的名单,以便他们调查落实。随后,记者将2000个名单交给了芮姓负责人。他表示回去后将向领导汇报,一旦名单信息属实,他们将马上开始调查。
昨日中午,记者接到了平凉市教育局孟副局长的电话。孟副局长告诉记者,看到晚报的报道后,他们立即在本系统内展开了调查,同时要求各个学校进行落实,必要时他们会请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同时,省招办也给他们发了传真,并希望他们尽快对此事展开调查。
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本报报道
本报报道也引起了省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搜狐网等省外各地网站纷纷进行转载。省电视台《今晚新时空》栏目联系记者,称他们非常关注事态的发展,并希望做一次全面的报道。
同时,不少网友留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名叫“蓝天”的网友这样写道:“贩卖落榜生名单已经成了一种公开的秘密!在利益的驱使下,掌握这些信息的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他们扬起手中的权利在孩子们没有愈合的伤口上又重重地撒了一把盐!”
律师:这侵犯了公民隐私
甘肃久铭律师事务所成震海律师一直在关注本报报道。他告诉记者,落榜生名单的泄露是明显的侵犯个人隐私,立法与司法中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不周全,使得我国隐私权侵权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公民尊重他人隐私和自我隐私保护意识比较淡薄,侵害隐私权的现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晚报暗访组
相关新闻:
落榜生没有报志愿却收到6份录取书
兰州晚报讯 “我们没有填报任何学校,怎么会收到6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8月5日,市民张先生不解地对记者说,他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由于分数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所以没有填报任何高校的招生表。可是最近他们却连续收到6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他们感觉很蹊跷。
最近半个月,张先生的孩子连续接到6份高校录取通知书。张先生感到很惊奇,怀疑是不是学校弄错了,因为他的孩子在今年的高考中只考了310分,根本达不到录取分数线。可是他仔细查看了录取通知书上的姓名和家庭住址等资料,确定就是发给他孩子的。
张先生说,高考后他们没有填报过任何学校,怎么会有学校录取呢?他想是不是孩子报过这些学校,但孩子说他根本没有报过。就在这期间,张先生又接到两所高校招生人员的电话,让张先生的孩子上他们的学校。张先生说,这些录取通知书全是北京的民办高校所寄,录取的专业五花八门,有计算机、外贸、汽车销售等,专科和本科都有。
张先生说,肯定是有人泄露了考生的个人信息。现在,他们的家庭住址、姓名、电话号码都被陌生人知道了,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 记者彭维国实习生张琴张生桐张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