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雯 张晟斌)“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曾经物资匮乏时期,麦积区城乡群众都把豆腐当做年货,春节期间将买来的豆腐储藏在冬水里,可以从腊月一直吃到来年,而这石佛豆腐也成为了大部分天水人记忆中的年味。

赵录宽今年64岁,在石佛镇街上卖豆腐多年,小有名气,顾客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老赵。老赵三十多年前从父亲手中接过做豆腐的手艺。为了保证品质,认真的他以一己之力在自家院后的山底下挖建了一个四四方方的窑洞,专门用作豆腐坊。内里工具一应俱全,自成一方世界。老赵告诉我们“窑洞自身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用来制作和存储豆腐都是一流”。

中午十二点,老赵进入豆腐坊,为第二天的赶集制作豆腐。前一天晚上浸泡的黄豆已经变得圆润饱满。他将黄豆和水倒入粉浆机,在榨出豆汁的同时,将豆渣一次分离出来。随后榨好的豆汁被统一转移到一口特制的大桶之中进行过滤,当地人把这个动作称为“打汁子”。

在大锅上吊起一对十字架,上面绑好细密的纱布,这是过滤豆渣最好不过的工具。一边把豆浆舀入纱布,一边轻轻来回晃动,挤压出里面最后一点影响口感的豆渣,让滤好的豆汁直接入锅开始熬煮五十分钟左右,直至完全煮沸。

煮沸后的豆浆在空气中弥漫着大豆的香味,从小小的窑洞发散出去,让路过闻到的人都垂涎欲滴。石佛人将豆浆称为“白汤”,只有味道醇正的白汤才能点卤出口感最佳的豆腐。

点浆是做豆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石佛人点豆腐所说的浆水指的是原浆,取用上次剩下的豆浆经过发酵之后作为凝固剂来点浆豆腐,原汁原味。老赵在点浆时,用一根细细地管子把浆水直接引入豆浆里,点出来的豆腐口感细腻均匀,老赵满脸自豪地告诉我们“这可是我的独门秘诀!”
加入了浆水之后的豆浆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蛋白质慢慢凝结成固态,待到一小桶浆水全部加入之后,老赵满脸严肃,开始轻轻的移动笊篱,同时还要保证桶里的豆浆原地不动,越来越多颤颤悠悠的豆花凝结在笊篱上,这预示着浆水豆腐制作已经基本成功。

最后在豆腐箱里蒙上纱布,将已经成块的豆腐小心均匀的铺在箱内,纱布四角提起捆绑打结,然后在豆腐上面放上同等大小的板子并且装上压杠,通过压力让水分从侧面缝隙中流出,经过差不多一小时的压制,豆腐即可成型。
进入腊月之后,豆腐的销售进入一年中的旺季,因为老赵的豆腐制作用心,口味醇正,不仅在集市上很快就能销售一空,四里八乡的相亲也会提前购买,为一家人的团圆饭做准备。顾客杨鹏飞告诉我们,“不管是自己家里人,还是邻里街坊,都爱吃老赵做的纯手工豆腐,已经吃了几十年。”

豆腐寓意“兜福”,小时候的老家过年,即使人口少的家庭,也要和邻里之间相互合作,热热闹闹的做一担豆腐。而现在豆腐已不仅仅是一样简单的美食,它代表了老百姓想要生活幸福、吉祥有余的美好愿望。还再现了游子记忆中淳朴善良的乡情和热气腾腾的过年场景,让年味愈加浓烈。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