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厨房,花椒是少数原产中国的调味料。
新华社兰州2月9日电(记者张玉洁)一种尝起来有触电般刺麻感的小粒果实,正在占领中国人的味蕾。
在中国人的厨房,花椒是少数原产中国的调味料。“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诗歌集《诗经》收录的《唐风·椒聊》就描绘了丰收在即的花椒一串串挂在枝头、散发香气的情形。

(大量使用辣椒、花椒的重庆火锅。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摄)
56岁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五龙镇农民温德仓并不知道家乡天水是《诗经》的重要诞生地之一,但他却比古代文人更熟悉花椒的特性。这段时间,他刚完成修枝剪叶工作,只等新芽萌生。
18年前,为了给孩子挣学费,温德仓冒险将家中15亩小麦地全都改种了花椒。如今,这种“不能当饭吃”的果实每年能为他挣来15万元。靠着这钱,他供养出了两名大学生。
想不到的还在后面。近几年,不少中国农民赖以增加收入的核桃、葡萄、苹果等经济作物多有滞销跌价,唯独花椒价格连年攀升。
“起初每斤花椒不到10块,现在卖60块。特别是前两年,几乎一年涨10块。”温德仓庆幸自己种得早,花椒进入盛果期至少需要5年。
七月是花椒的季节,枝上满是簇簇红色果粒,弥漫着麻香气味。对温德仓来说,这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时节。花椒树刺多果粒小,只能徒手采摘。
他和20多名雇工戴着露手指的手套摘花椒,被刺激的气味熏到得眯着眼,不能用手揉。
经过曝晒,温德仓收获的花椒被销售商王宏明全部收购。“这里的花椒颗粒大、肉厚、干净、味道麻,一户椒农一年至少能挣七八万元。”43岁的王宏明说,他将花椒销往四川、重庆等地。在中国的菜系中,川菜以麻辣味道闻名。

(甘肃天水椒农展示收获的花椒。新华社记者 梁军 摄)
从青藏高原到广东广西,花椒能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生长,四川、重庆、陕西、甘肃是主产区。中国年产花椒几十万吨,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等地。
王宏明说,2014年以来,花椒价格连年上涨,既因劳动成本升高,也因市场需求显著增大。“去年我们光给‘老干妈’就卖了30万斤花椒。”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辣椒制品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老干妈”辣酱甚至出现在电商亚马逊网站上。
从事餐饮十多年的刘俊吉,对中国人味道喜好的变化感受颇深。
这位甘肃省兰州市安泊尔清真餐饮集团副厨师长注意到,大量使用花椒的火锅店越开越多,就连普通餐馆也变“麻辣”了。以一家百桌规模的大型餐馆为例,每月要消耗300斤左右的花椒。
他和同事在研发新菜品时,就试图通过使用花椒、辣椒来取悦更爱重口味的二三十岁的食客。
花椒还带来了视觉刺激。“酸汤肥牛等菜品中常会出现整串青花椒,不仅提香,摆盘也好看。”他说。
甚至,中国西北地区牛羊肉的烹制也因花椒发生了变化。“花椒能去膻味,牛肉面的调料中,花椒占一半多。煮一只羊,大约需要7两花椒。”刘俊吉说。
在四川旅游学院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莉看来,花椒丰富了食物的味觉层次。她说,川菜不单纯强调辣度,而是使用辣椒、花椒、生姜等调料,烹出麻辣、香辣等丰富的味道。
“更重要的是,川菜包容性很强,例如火锅不仅有红油锅,也有鸳鸯锅、菌汤锅等,这种兼容不排斥让川菜的市场越来越大,花椒也随之被更多人认可了。”她说。
(天水在线编辑: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