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雕琢精品工程 用爱谱写精彩人生
——记甘肃第五建集团第十二工程公司项目经理 潘俊

潘俊,男,出生于1969年5月,麦积区马跑泉镇慕滩村人。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甘肃第五建集团公司第十二工程公司项目经理。
潘俊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家庭生活困难,作为长子,他不忍心父母日夜奔波操劳,高中毕业后就到建筑工地打工补贴家用。打工期间,他吃苦耐劳,聪明好学,很快就学会了瓦工手艺,副业队的什么活都难不住他,操平放线、砌砖抹灰、贴砖差瓦他样样在行。
三年的打工生涯,使他学到了许多知识,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为了适应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在建筑行业有所作为,1989年,他报名参加了甘肃省建委和建总举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进修提高班。在两年的脱产学习期间,为了省下住宿费和生活费,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40公里,常常以干粮和白开水当午饭,虽然每天披星戴月,也不觉辛苦。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他掌握了扎实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进修班结业后,他先后在麦积几家民营建筑企业担任技术员、施工员。这期间,他又报考了北京建工学院函授班,进一步深造,1993年取得了大专文凭,使他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1998年,他取得了助理工程师资质,2000年,取得工程师资质,2004年,取得项目经理资质,2005年取得二级建造师资质,这些给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潘俊加盟甘肃五建集团第十二工程公司,担任项目经理和公司业务副经理。国营企业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给了他成长发展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担任项目经理期间,为满足甲方工期要求,保质量、保工期,潘俊同志常常与技术人员分析研究,创新思路,确保重点。根据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他确立了“创新两个思路,确保一个重点”的施工指导思想,合理配置现场人力、物力、设备,确保重点工程优先,带动工程整体施工进度。
潘俊深知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根本。因此,在施工中他严格管理,建造精品。工程一开工他就认真学习了工程施工规范,对工程施工质量规范熟记于心,同时要求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也要学习规范,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在施工中大到梁柱砼构件,小到一级踏步,他都严格按技术规范去要求、去检验,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在工程质量上绝不含糊。潘俊坚决贯彻国家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制定严谨的文明施工方案,并将这些方案一一落到实处。以安全生产为龙头,抓现场人员安全培训、现场料具清整及各项内业管理工作,杜绝各种安全事故隐患,创建文明工地。
在施工过程中他以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围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狠抓精细核算工作。他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安排作业人员,科学配置设施设备,改进工法,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限定支出,创效增收。
在工作中,潘俊苦干拼搏,为人表率。项目人员都知道,他是每天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现场的,工程吃紧时他与大家一起夜以继日摸爬滚打,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他以一名党员对企业的挚爱之情,细心浇灌培养企业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潘俊负责完成了多个工程建设项目,其中三个项目获得了省级文明工地称号,三个项目获得了麦积奖,给企业赢得了荣誉,受到了用户的好评,为天水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个人的成长,个人的成长带动了企业的发展。潘俊严于律己,工作勤勉,关心群众,心系公司,勇于创新,甘于奉献,默默践行着党的宗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潘俊致富不忘乡亲。近年来,经他带出从事建筑业的乡亲就有200多人,其中有60多人培养成了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使他们走上了富裕之路。
潘俊捐资助学,修桥补路。2005年,得知慕滩小学校舍维修资金短缺时,他立即送去了两万元,解决了学校的实际困难。近年来,他每年“六。一”儿童节都要给慕滩小学的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礼物,和他们共度节日。2006年,他承接了廖家庄“富民桥”工程。桥建成交付使用后,村里拿不出全部的工程款,他了解了乡亲们的困难,毅然免去了8万元的工程款。2011年,慕滩村在硬化村里道路过程中,设备短缺,资金不足。看到村干部和乡亲们着急,当即免费提供了搅拌机等设备,出资两万多元,使工程顺利完工,村里人走上了康庄路。
潘俊关注弱势,乐于助人。2013年,他在武山施工时,发现工地附近有一对无人赡养的老夫妇,房屋年久失修,夏天漏雨,冬天漏风,便安排工人给老人进行了维修。冬天到了,他又给老人送去了煤炭、棉被和衣物以及米、面、油和蔬菜。2014年夏,他在去观音林场的路上发现一辆汽车翻下了山崖,那里林木茂盛,行人稀少。他立即设法把身受重伤的司机送往医院救治,并为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付了一千多元的治疗费。
潘俊的义举善行,回馈了乡亲,回报了社会,倡导了正气,感染了世人,展现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干部、一名民营企业家朴实形象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