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名大学生 加快建设新农村
兰州市送千名农村青年免费上大学
本报兰州讯(记者周丹波)3月10日,来自兰州市农村的278名有志青年喜滋滋地走进了甘肃农业大学,坐在了向往已久的大学课堂,将在这里免费接受为期两年的高等教育。学成后他们将回到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这标志着兰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始实施,也是院地合作培养农村人才的有益探索。今后5年内,兰州市将选送1000名农村青年免费上大学。
为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批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后备干部,兰州市确定从2005年起,每年选拔一部分具有农村户口的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立志务农的回乡青年及村组干部,在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全脱产学习两年。
坚持数年,培养1000名大学生,力争使全市800多个行政村每村至少有一名扎根农村、带领群众致力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知识、有水平、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大学生。为此,兰州市财政资助600万元,学员的两年学费、住宿费由市财政全额补助,每名学员每年2500元,伙食费由各县区民政局按实际入学人数,每人每年补助500元,从而使学员基本免费上大学。
这一举措在兰州市三县五区广大农村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报名参加。去年4月启动后,陆续有840多人踊跃报名。经过参加去年10月的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有422人上录取线,按照每村一名且为第一名的原则,最终确定资助278人免费入学,他们成为兰州市首批免费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同时有27名上线人员自愿自费入学。
记者在甘肃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看到,学院为这些农村青年安排了良好的食宿、教室等学习条件,制定有详细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基础上,增设农产品加工、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实用科技知识,并安排实习,使培养的大学生在农村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学员完成学业后,将获得甘肃农业大学颁发的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由兰州市委组织部和市教育、财政、农牧、民政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这一计划,还将与村干部后备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为农村培养、选拔新型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