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相机偏向极端发展
回头再来看看消费级数码相机在2005年的发展,可以说主导方向非常明确,2005年几乎没有一个非常出色的旗舰级数码相机出现,虽然富士S9500(资料 评价 图片)、三星815柯达的P880都打着旗舰的名号,但是从实际的使用效果来看和曾经的那几款经典的旗舰相比,对于旗舰的称号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而唯有一个SONY的DSC-R1似乎还能将2005年的旗舰数码相机带上一个新高度,因为那块APS画幅21.5×14.4mm的超大CMOS图像传感器和中低端数码单反相机影像传感器的尺寸已经不相上下,达到1030万的有效象素对于这样尺寸的影像传感器来说应该并不是难事。
另外,R1装备的Carl Zeiss(卡尔#zhPoint#蔡斯)“Vario-sonnar T*”24-120mm镜头,不仅拥有5倍的光学变焦倍率,还内含了4片超精密研磨的非球面镜片,成像效果应该有不俗的表现。而在前,消费级别DC依然有一个巨大的局限,那也就是影像传感器的尺寸问题。虽然小型化的感光元件可以搭配小巧尺寸的大变焦比镜头,但是由于不得不在这样小面积上集成数百万个细小的感光元件,高密度也导致了感光元件之间存在电气干扰的问题。
而DSLR类产品的影像传感器因为面积较大,在相同象素下感光元件密度相对较小,互相干扰的情况也就减轻了许多。因此DSLR产品能够拥有比消费级别DC更纯净的高感光度画面,同时曝光的宽容度也有所提高,画面能表现出更丰富的明暗层次,画面细节也就更为丰富。而SONY DSC-R1的这块超大的COMS影像传感器瞬间就拉进了消费级产品和数码单反相机之间的距离,成为能和低端数码单反相机直接抗衡的产品。
而再来看看其它的数码相机产品,理性的消费者应该可以看出,目前主流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发展已经开始偏向两个极端。一是将更多的功能集成到更加小型轻量化的机身中,卡片机的发展在2005年是非常迅速的,无论是SONY还是佳能,甚至连一贯偏向保守的 尼康也开始进军卡片机的市场。
2005年的超薄卡片机的像素已经越来越高、支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而 液晶显示屏的尺寸也越来越大,这些都让用户在使用上倍加方便。同时,这些机型的尺寸也越来越薄,而重量也更加合适。另一个发展趋势则是高倍变焦数码相机不断增多,其实从2004年开始,几款高倍变焦数码相机的关注度就节节高升,在2005年,除了佳能之外的其它厂商似乎都在拼命推出高倍变焦数码相机。撇开最后的成像质量不说,对于消费者而言,花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一款可以看的更远的数码相机应该是一件比较实惠的事情。
2005年 即将告别
对于2005年的数码相机市场来说,高额利润率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少,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也更加有针对性和拥有足够的理性,所以数码相机厂商的日子其实一天比一天难受,但是只要有利润存在、只要有竞争存在,这个市场就不会消亡。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2006年的数码相机市场会比2005年更加精彩,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