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县共建 合作共赢
——清水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助推天水农校加快发展
天水农校自1969年迁至清水县,在清水办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清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天水农校的发展,牢固树立了“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从职教资源整合、校区扩展、基础建设、招生就业、项目政策等诸多方面,给予天水农校关怀和支持。
从去年以来,清水县委、县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加大对天水农校的支持力度。在今年6月5日召开的十四届县委常委会71次会议上研究 出台了《关于支持天水农校加快发展的意见》,并成立了由县政府马越垠同志任组长,王新强、牛永祯同志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支持天水农校加快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筹解决农校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提出着力为天水农校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支持天水农校发展良种繁育基地,协调解决发展用地问题,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提升良种繁育水平,通过大力引进、繁殖、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是建立联合招生长效机制。将各乡镇、中学承担的中职招生任务指标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每年召开中职招生工作安排会,确保天水农校在校生规模达到并超过筹建高职所要求的指标。
三是支持农校毕业生就业。建立流水线式的长效机制,对近年来天水农校考入大学的涉农二本以上专业人才,按照人才引进办法支持就业;对高职以上的农校毕业生,要优先考虑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形成县上向农校输送生源、支持农校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四是积极开展合作培训工作。以天水农校为主体,建立县校合作、资源共享的培训体系和机制,将党员干部培训、教师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培训、乡村干部学历培训等各类培训,统一归口天水农校组织实施。
五是支持“两后生”培训培养工作。今后,凡是在天水农校就读的“两后生”,除享受省上提出的“所有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按每生每学年2000元标准发放助学金”外,县上给予每人一次性1000元的补助资金。
六是支持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建设改造。按照国家办学标准,加快推进天水农校标准化建设,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纳入全县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加大项目立项份额,重点解决学校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建设。
七是支持“农校家园”建设。要在东部新城区为天水农校升格为天水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留足教职员工安置房建设用地,做好土地兑换前期工作。
八是建立完善的保障房覆盖体系,在“农校家园”未建设的情况下,要把农校引进的人才和县上引进的人才同等对待,享受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对农校毕业、未就业的清水籍学生,符合条件的要尽可能地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
九是大力开展天水农校周边环境治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群防群治力度,消除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创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
十是全力支持农校高职筹建工作,在高职筹建宣传氛围的营造、办学规模的扩大、筹建资金的支持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天水农校为落实好“十件实事”,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就十件实事进行了细化,并将具体工作分解到了责任科室,要求各科室结合自身工作与县直相关部门做到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