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教育>>正文
揭秘高考改革方案是出台历程:2010年方案被搁置
(2014-9-5 6:42:57)  来源::京华时报   打印本页

 

揭秘高考改革方案是如何出台的

京华时报记者张灵京华时报制图谢瑶 
京华时报记者张灵京华时报制图谢瑶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昨天,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世纪高考改革的各项思路已逐渐清晰,一项更为全方位、系统的高考改革正在渐次展开。

  出台始末

  2005年上书中央

  回溯这轮高考改革的源头,可追溯到2005年。

  那年夏天,前教育部长何东昌上书中央,痛陈应试教育之弊,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委牵头组织启动了素质教育大调研。其中,由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牵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调研内容。

  在这次历时一年的调研中,由谈松华领衔的项目组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召开了11场专题座谈,听取了100多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干部和大、中、小学校长对高考改革的意见,并对比了欧美、东亚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考改革实践,最终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的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并将这一目标最终实现的时间定位在2020年。

  2010年方案搁置

  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高考改革正式进入“窗口期”。

  也在同一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这是直接向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负责的咨询机构,委员会下设考试招生改革组。谈松华再次被任命为组长,其他组员还包括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刘海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多位关注高考改革的专家学者。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内容涵盖16个议题,包括考试科目、备考选考、异地高考、分省还是统一命题等,并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专家组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分歧太大”。

  2013年箭在弦上

  进入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已箭在弦上。

  2014年正式发布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但直到7月结束,仍无消息。

  8月29日,一则新华社消息再次引起公众对高考改革方案的关注—当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

  “这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很明确:高考改革方案马上就要出台。”作为研究高考的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敏感地捕捉到这一信号。他认为,这次会议也将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这在中国当代高考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在过去,考试改革方案基本由教育部牵头出台,采取单项推进,这次改革注定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刘海峰的判断得到验证。5天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历史流变

  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于1952年,“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阔别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

  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上大学意味着成为国家干部,农村娃可以吃上所谓的“商品粮”。于是,成千上万的学子,浩浩荡荡地争过“独木桥”。但由于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刚刚恢复发展,教育资源稀缺,高校录取能力十分有限。

  此后的1979、1980两年,高考录取率依然低于10%。直到1981年,高考录取率才达到11%。

  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

  回溯高考改革30余年来,考试内容的改革一直在不断演变。恢复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由于准备工作来不及,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

  1984年9月,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后的几十年里,英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考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考试方法。针对高考传统的命题方法和考试方式的缺陷,我国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1985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等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区),涉及100万考生。

  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

  作为一项全国统一考试,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考改革似乎始终未能触及“大一统”的格局。而事实上,恢复高考后的30余年间,对统一考试、统一招生方式的改革探索始终没有停止过。

  1984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20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但保送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了提高名牌大学的升学率,“推良不推优”的倾向,出现了申报作假、干部和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等现象。1999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保送生都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

  另一项重要的改革则出现在考试科目变化上。

  继1988年上海、浙江先行试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后,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

  当时,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考试结果使用不当,高考升学率成为评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依据,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偏科严重,高考客观上承担了对高中教育教学有偏颇导向的责任。

  此后,湖南、云南、海南三省于1991年进行了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199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行了会考后的高考“3+2”科目组设置方案,即语、数、英三科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史;理工类加考理、化,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

  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1999年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此后,各省陆续实施的“3+X”科目方案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少部分省市实施的是“3+大综合(或)+1”方案。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认为,“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

  “3+X”的推行使得高考大一统的局面开始松动。

  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上海、北京率先单独组织高考命题工作。同年,北京、安徽等省区市试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举行两次高考,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但改革带来的新问题也接踵而至。实行春季高考后,由于参与招生的学校和专业都不理想,以致考生积极性不高。在2004年内蒙古率先取消春季高考后,安徽、北京也相继选择退出。

  与此同时,参与自主命题的省份也在逐年扩大,截至今年已有16个省市区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自主命题。

  统一考试的格局被打破,统一招生方式也在试图破冰。在连续两年多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在自主考试与面试的基础上进行初选,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由学校决定录取,招生比例为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2006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扩大到53所大学。这项改革使高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扩大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操作空间,同时对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至此,“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考试格局已初步形成。
相 关 新 闻

·高考改革启动 将不分文理科·甘肃省成人高考报名八月三十日开始
·高考改革方案被指失约太久 催生“民间方案”·天水市召开2014年全市普通高考质量分析会议(图)
·广西男子10次高考8次弃读只为上清华 终圆梦·女儿高考得640分 父亲:真不希望她考这么好
·甘肃省高招本科一批投档最低分公布·辽宁高考加分造假被查实 已对部分人员采取措施
·甘谷县2014年高考继续在全市领跑(图)·2014年高考张家川本科上线626人 重本176人

新 闻 推 荐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中央及省市媒体聚焦甘谷

·揭秘高考改革方案是出台历程:2010年方案被搁置
·外交部就中日关系、乌克兰危机等问题答问
·山西官员谈潜规则:做官和人斗 吕梁做官和钱斗
·安徽萧县80名送礼干部被免 落马官员:大家都送
·广东雷州水务局局长安排儿子体制内“吃空饷”
·李克强:以改革创新精神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图)
·中纪委给老外解释“四风”:都是胖子干坏事
·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照片(图)
·河北邢台市委书记王爱民接受调查 
·越狱逃犯李海伟被抓细节:在地里烤土豆被发现
·原山东省副省长邓向阳任安徽组织部部长(图)
最 新 图 片
启升中学庆祝建党93周年特色教育汇报演出掠 上海高考评卷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中(组图) 甘肃百名乡村音乐教师齐聚北京(组图) 天水市卫校举办“天使风采”杯健美操比赛(组 天水农校举办“养生与健康”讲座(图) 西北师范大学天水舞蹈分校第四届舞蹈大赛纪

 天水资讯

·揭秘高考改革方案是出台历程:2010年方案被搁置
·图解考试招生改革:新方案讲了啥?
·2014年发布的考试招生方案都改了些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
·高考改革启动 将不分文理科
·天水市卫生学校迎来开学报名潮(组图)
·甘肃工职学院11名学生获省级“三好”“优干”称号
·甘肃工职学院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
·甘肃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喜泉到甘肃工职学院调研(图)
·甘肃林职学院举行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开训仪式
·甘肃林职学院代表队在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中获佳绩
·甘肃林职学院迎新生工作有序展开(图)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聘用制教师招聘启事
·甘肃机电学院被评为“文明单位”并受到表彰

 文化历史
·一代伟人邓小平,留在甘肃的那些往事
·中共元老们的退休生活:不问政事 安享晚年
·中央纪律检查机构是何时建立的 
·亲历者追忆邓小平为香港回归所作贡献
·揭秘邓小平湖南往事:1枚导弹击毁1艘军舰 合算
·邓小平法国留学期间打工铸铁 曾不止一次受伤(图)
·邓小平决策百万裁军台前幕后:得罪人的事我来吧
·邓小平眼中的“年轻一代”胡锦涛
·邓林忆述邓小平:晚年时常查看香港地图
·峨眉山厨师忆邓小平来访:要求四菜一汤不加菜(图)
·邓小平晚年生活:88岁时仍下海游泳八次(图)
·邓小平点评朱镕基:只能当一把手 不能当二把手
·邓小平决策研制太行发动机和歼10:空军是第一
·台词“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的部署”有史料依据(图)
·中央首次为邓小平立传 编写历时8年(图)
 博 客
·“党代表”苹果心里红?
·走进火车南站建设工地
·乔理:麦积山自行车赛(九)
·我的家乡甘谷县(之二)
·我的家乡甘谷县(一)
·佟家宝:秋花如锦(图)
·《支教日记》十三
·高原:问月 
 播 客

·“环湖赛”天水绕圈赛航拍
·2014年伏羲大典
·秦安何湾桃花景观
·麦积山石窟__隐藏其中的爱情故
·东方雕塑馆 雪伴麦积山
·粟特族 畅通丝路东西方贸易
·天水——伏羲轶事
·天水顶呱呱
 娱 乐

·中戏新生军训照网络走红 网友称脸盲症彻底恶化
·富少李宗瑞被重判30年 当庭聆判表情落寞(图)
·好莱坞艳照事件或涉101位女星 艾薇儿等在列(图)
·艳照外泄!奥斯卡影后劳伦斯60余张私照曝光(图)
·2014香港小姐总冠军决出 15号邵珮诗高票当选
·港姐佳丽泳装彩排 候选佳丽试戴后冠(组图)
·港姐泳装彩排试戴后冠 众佳丽备战决赛信心满满(图)
·实拍2014比基尼模特大赛总决赛(组图)
·比基尼洋模特助桂林游客完成“冰桶挑战”(图)
·候选港姐荧光色比基尼亮相 防走光忙解释伤疤(图)

 社 会
·四川天际现金色光圈 网友调侃“有人穿越”(图)
·盗贼偷县委书记100万 警察将笔录改为6040元
·3D裸浴表演现身青岛步行街 尺度太大引争议(图)
·火车站监控拍下嫌疑人仅40秒偷手机全过程(图)
·女子与热播剧中“小三”联系方式相同 惨遭辞退
·幼童被装桶塞上电动车 网友:这孩子非亲生(图)
·孕妇雨中生子血流成河 20多名路人撑伞筑产房
·四川921岁古紫薇树开花 曾被盗卖至88万元(图)
·四川算命先生疑因“算得太准”被人当街杀死(图)
·湖南一中学教官与师生冲突 42人受伤(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50006 Copyright 2005-2006  天水在线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38-8218028 13893879576 QQ:57530489 邮箱:tswj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