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现有在校生8000多人。近年来,学院立足林业行业、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理念,搭建新生优惠、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助学平台,打造出多元化、规模化、制度化的阳光助学工程。

一、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新生报到期间,学院开通新生报到“绿色通道”,通过缓交、减免学费、助学贷款等手续,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顺利入学。2013年,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有596人,占入学新生的21.8%;2013年全院学生办理助学贷款2131人,占学生总数的27%,比2012年增长了24.4%,有18人通过办理缓交学费直接入学。

二、奖助学金阳光政策
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刻苦学习,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按照国家、省上和学院的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认定、详细登记、严格审核、采用银行卡打卡,保证了情况真实、数据正确、金额准确、发放及时等有效措施,使国家及学院的每一分钱都能及时准确的发放到学生手里,使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享受到阳光的政策,并实实在在的帮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院充分利用评定奖助学金这一契机,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召开全院学生表彰大会、专题班会、专题宣传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让广大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帮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饮水思源,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三、助学贷款雪中送炭
近年来,学院按照国家及省上助学贷款精神,本着早宣传、早动手、抓重点,讲实效、手续齐、效率高的原则,扎实开展贫困生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信息资料库,在学生工作处的具体指导下,在各系书记、副书记和辅导员的积极配合下,对《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进行认真汇总和评估,及时对入学新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学院奖、助学金的发放和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提高了学院学费的收缴,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雨露计划和风细雨
学院坐落于天水,教学资源丰富,为天水、陇南籍学生就读提供便利,每年天水有200多名农村学生、陇南有300多名农村学生被我院录取,在天水市、陇南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2008年我院被天水市扶贫办列为天水农村 “雨露培训”单位,2012年我院有154名同学被列为培训对象,每人3000元。今年,我院有243人天水农村学生,向天水市扶贫办汇报,全部列为培训对象,实现全覆盖,比去年增长了1.6%;学院积极向陇南市扶贫办汇报,今年,武都区47名农村学生被列为培训对象,比去年增长了100%。

五、整合资源全面提升
学院在多年学生资助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二三四”的助学工作模式:即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努力按照一个目标(人才培养)、二条主线(一是构建学生资助的社会化、网络化的系统工程;二是构建全院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资助体系)、三项建设(一是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学生资助认证依据,二是积极拓展社会资助渠道,三是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监督体系)、四是强化四个方面主题教育(自强奋斗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能力教育)来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并把它们贯穿融入学生子资助工作始终。努力构建学生资助的长效机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从2010年起,学院每年花1000多万元用于学生奖助工作。按照省教育厅划拨的名额,国家奖学金8人:用于奖励全院综合排名前8名的学生,每人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150名:用于奖励全院综合排名前150名的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按照国家规定,学院按照事业收费的5%用于奖助,学院奖学金,按全院学生的30%进行奖励,平均每人每年900元;“双百”优秀学生,共200名,每人每年200元;先进个人(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占班级总人数的10%,每人每年200元,单项奖,不受名额的限制,每人每次200元。此外,还有威龙、人本、华天班等“订单班”奖学金。在助学金方面:国家一等助学金4000元/生/年、二等3000元/生/年、三等2000元/生/年,按全院学生的30%进行评选;勤工助学,27个岗位,60多人次,每人每月150元,除此外,还有数额不等的困难补助、特困生补助、临时物价补贴以及大学生服兵役学费补偿、天水农村籍学生“雨露培训”计划等。近几年,学校还为舟曲、岷县、嶂县等灾区学生、“家庭特别困难学生”、“联村联户”帮扶乡村的学生实行了减免学费政策,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单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院资助工作的和风细雨下,青年学子将会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