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阳光地带
——秦安县兴国二小推行“阳光教育”纪实

近年来,秦安县兴国二小的全体师生坚持以阳光教育为己任,在发展中创建自己的特色,让学校闪耀自己独特的光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办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兴国二小始建于1948年,前身是“河清小学”,1983年改名为兴国第二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5亩,建有11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现有学生2115人,教师90人。学校先后获全国“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甘肃省优秀家长学校”、“甘肃省优秀红旗大队”、“甘肃省教育先进集体”、“交通安全示范校”、“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天水市和谐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走进秦安县兴国二小,校园里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氛围,让人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院子里绿草如茵,各式雕塑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的教学楼走廊内,书画怡情,诗词言志,一幅幅名人名言,德育警语随处可见,整个学校,成了一个无声的绿色课堂。所有的布置,无不给学生以深深地启迪,无不体现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指导。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个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国二小按照“阳光、自然、和谐、幸福”思路,先后成立了器乐队、舞蹈队、二胡队、书画兴趣小组、大合唱小组等活动小组,既活跃了校园生活,又丰富了校园文化,营造了良好育人氛围。在秦安县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上,该校组织600名学生表演的团体健美操获得了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在第二届书香天水活动中,兴国二小学生的大型诵读经典节目“唐诗中国”获奖。学生书法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县一等奖。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奖励。
深入到教师的办公室,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那极其浓厚的科研氛围。办公桌前,教师们正围坐在一起为着一个教学内容讨论;多媒体教室里,英语教研组的教师正在集体备课……良好的教研氛围,是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兴国二小在强化教师教研上做足了文章。

该校负责人李杨告诉笔者,自开展阳光教育以来,学校每周开展两节公开教学,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进行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通过以上的教研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益。
打铁须要自身硬,学校负责人李扬主持的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级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的子课题《光盘资源在小学英语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已于2010年12月通过结题鉴定。他获得过全国优秀英语园丁奖,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
在李扬校长的带领下,该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阳光教育”的重要支撑,坚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阳光教师队伍,以发展老师来发展学生、发展学校,深化“阳光教育”。充分吸收和借鉴过去开展激励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扬长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现实深沉的思考,提出了一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崭新教育理念。兴国二小的阳光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使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走过了这片阳光地带,眼前呈现出了兴国二小那美好的蓝图,学校的阳光教育正谱写着新的篇章,相信不久的将来,兴国二小的“阳光教育”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开的更加灿烂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