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和陇人骄子事迹简介及甘肃林职学院师生感言
王志睿是原甘肃省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高新技术产业园治安派出所副所长。2009年6月9 日不幸因病抢救无效逝世,年仅41岁。从警19年来,始终扎根于基层,战斗在一线,以特别出色的工作成绩,阐释了一名普通民警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2003年被确诊为中晚期直肠癌、双肾衰竭等严重疾病。3次手术、15次住院、无数次放化疗……面对绝症,他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坚强,在病情尚不稳定的情况下毅然决然重返岗位。他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克服生理心理的巨大压力,以更加忘我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业绩。
常蓬彬是兰州大学电子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所所长。1998年,他得知学校里有些学生家庭困难,有的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决定尽力资助几名学生完成学业。学校资源环境学院领导向他推荐了3名同学。从那以后,他每学期把资助的钱交给学院,通过班主任交给被资助同学。 2001年,两名他资助的同学顺利毕业。他又找到两名贫困生,主动提供资助。就这样,只要被资助的同学毕业一个,他就再资助一个,十多年从未间断过。他与这些同学素不相识,直到毕业也从未谋面,为的是不让受资助的同学有任何心理上的负担。但同学们几乎每学期都会给他写一封信,他已经收到了六七十封。多年来,他还给“希望工程”捐款,给临夏、甘南、临洮、景泰等学校捐赠计算机70多台,图书4000余册。汶川地震后,他组织员工赈灾义卖,向灾区捐款和缴纳特殊党费,捐资救助了1名受灾学生,给兰州大学20多名灾区同学送去了爱心车票和慰问品。玉树地震后,他筹集了护手霜、防晒霜、饮料等开车送去慰问。2010年,他参与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工作期间,发起资助贫困创业大学生活动,募集5万多元资金,资助 50多名大学生。常蓬彬所资助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但学有所成,有的还成为“爱心传递者”,默默地帮助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以他们的行动践行回报社会的诺言。
张雯娟是甘肃中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年级辅导员。2004年10月份,省红十字会在张雯娟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中华医学骨髓库采样”活动,张雯娟报名参加了捐献活动,并和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2005年8月,她为远在北京的患者献出了“救命血”。尽管知道捐献骨髓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张雯娟还是有一点害怕,可是想到另一个鲜活的年轻人正在等待生命的接力,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强,这个弱女子的选择让人感动。从北京捐献骨髓回来后的张雯娟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可是对于一个白血病患者来说,却是整个生命。”与一个陌生生命的亲密接触,使张雯娟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基础部陈丽萍老师在感言中说,王志睿的精神,不是黄钟大吕般轰鸣的宏伟篇章,只是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但正是这样的凡人琐事,却在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中显得弥足珍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件两件的事情上做到一心为民,并不困难;一天两天的工作中坚持无私奉献,也不罕见。学习王志睿,就是要像他那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测绘工程系杜丽荣老师在感言中说,了解了常蓬彬老师闪烁人性光辉的动人事迹后,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翻腾。我感动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业绩,感动于他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于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感动于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标兵。
基础部余良老师在感言中说,学习道德模范张雯娟,要学习他坚守忠诚的原则。坚守忠诚是一种习惯,是忘我的投入,是创新的前奏,是一种道德的信念。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人品质的一种体现。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每个人道德素质提高。道德模范事迹感召我们,我们应向他们学习,这样才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
建筑工程系雒乐同学在感言中说,王志睿虽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但是他的精神让人感动,他的力量催人奋进,他是我省乃至全国政法公安系统的典型,他是甘肃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测绘工程系地理信息专业白雅琪同学在感言中说,常蓬彬老师,一个普通的人,却拥有不平凡的信念,长期做着奉献社会的事。听过常老师的事迹之后,我发现这些道德模范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大家一样工作和生活在平凡的岗位和家庭中,却让人十分感动!
常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用不悔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演绎着人生不朽的篇章;他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行动诠释了人的光华。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庄严的洗礼,也让我深深懂得了“道德”二字的份量,留存于心中的除了感动,还有震撼,敬佩,更多的是反思,是领悟,是鞭策……
环境工程系城镇规划专业李乔乔同学在感言中说,刚刚听了张雯娟老师的事迹,我感受颇多,当张雯娟老师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时候就积极的参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爱心活动,这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勤奋、朴实、毅力、恒心的完美写照,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项伟大的工程刚刚兴起时,许多人对其心存疑虑,而张雯娟老师学科学,用科学的态度,自觉的行动实践了这一善义之举,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风貌。正如她的颁奖词中说的一样:“生命是需要帮助的,一份危难中的救助要比拥有整个世界的分量都重,当张雯娟老师这个文弱的女孩,想到另一个年轻人正在等待生命接力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强!与一个陌生生命的亲密接触,使她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她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在这些平凡而不普通的人身上,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大爱无言,对于今天过于“自我”的我们来说,张雯娟老师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张雯娟老师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