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
专业印象:
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马列文论、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间文学概论、计算机及应用、写作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
汉语言文学专业俗称“万金油”专业,往往给人以学艺泛而不精的印象。该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很多职业,在相关行业中转型也较为容易。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开设有该专业,但是实力雄厚且社会认可的还是老牌名校中文系的毕业生。
本刊2010年1期《“最”公务员专业》一文对该专业有相关介绍。
实力院校链接:
1.获得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高校有:
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廊坊师范学院、聊城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宁夏大学、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曲靖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台州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大学、延安大学、盐城师范学院、云南大学、湛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山大学。
2.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高校排名(2007~2009年)前10名高校有: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法学】
专业印象:
这是个又爱又恨的专业。爱的是,招生院校多,人数也多,关注度高;恨的是,专业录取分数高,就业“负”新闻偏多。比如,2009年6月,我国首部就业蓝皮书--《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倒数第二,仅法学一个专业失业人数在全部本科专业小类中排名第一;高职高专毕业生法律大类就业率排名也是倒数第一。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从院校来讲,法学毕业生一本在培养,二本在培养,三本也在培养,甚至高职也在培养……其实,很多高校所推行的法学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从学生来讲,法律专业功底不扎实、实际工作经验欠缺、法律以外的知识储备不够,让用人单位觉得一些法学毕业生“不可用”。
法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等。反正,要熟读并能运用多种法律法规,记忆力不能差哦。
本刊2010年1期《老树新“花”:不一样的法学》对法学专业有相关介绍。
实力院校链接:
1.获得法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高校有:
安徽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广东商学院、贵州民族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海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大学、汕头大学、上海海关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湘潭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法学学科评估高校排名(2007~2009年)前10名高校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