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1月24日、25日两日,天水市科技局邀请相关专家,对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天水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两个市列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进行会议评审。

会议由天水市科技局计划管理科副科长魏勇生主持,天水市科技局副局长李万泰教授、天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万杰研究员、天水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陈逸平教授、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柴长宏副教授、中共天水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庞明全研究员、天水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陈葆研究员、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书记郭建忠副教授、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周培烈高级讲师等单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组组长由天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万杰担任。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爱明副教授汇报了《“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经评审专家质询评议后,一致认为:
一、研究报告通过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优势、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战略对策与建议。课题立项准确,针对性强,为相关机构决策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使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前瞻性。
二、该课题研究路线正确,方法科学,研究报告提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思路明晰、定位准确,提出的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大开发高等职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实用性强,应用价值高。
三、该成果借鉴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和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社会大背景下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形成符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实际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思路,构建了天水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框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该课题研究资料详实可靠,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符合关中—天水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填补了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空白。
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审。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鲁挑建副教授汇报了《天水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经评审专家质询评议后,一致认为:
一、该课题立项准确,针对性强,目标明确,以天水市“五大战略”实施为背景,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契机,以天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实践价值。
二、该课题以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服务天水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平台,从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理论分析入手,在对国内外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比较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天水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借鉴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教育成功经验,对天水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从认识、体制、机制和模式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创新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和建议。
三、该课题占有资料翔实,研究路线正确,研究方法科学,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案例分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得当;研究过程中注重研究资料的准、全、深、新,注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与指导性。同时,大力宣传倡导先进的学习理念,从社会大背景下对天水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宏观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立意高新,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四、该成果对天水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准确,提出的推进高等职业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与建议,符合天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实用性强,应用价值高,填补了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研究的空白。
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审。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刘治、曹惠清、曹瑞琴、毕军、闫瑜、王文菁、毕军、张丽萍、王惠明等两个课题组的成员也参加了会议。
多年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建院以来,全院教师共承担完成国家及省市各级科研项目37项,其中6项获得省、市(厅)级科技进步奖,《砂岩铀、钍、镭标准样的制备》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三等奖;已出版教材、著作28部,教材新立项25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0余篇;承担或完成了“新疆福海地区地质区调”、 “甘谷县城区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甘肃肃南地区地质区调”、“礼县中川地区金矿资源潜力研究”等20余个生产项目。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报道(文/闫瑜图/赵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