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攀高峰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马小平 窦亚龙

六十三年春华秋实,六十三载桃李芬芳。始建于1946年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在63年的风雨历程中,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为社会培育了1.5万名成才学子。为当地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走进张家川县一中,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整齐排列,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此起彼伏。从新校区到老校区,张家川县一中传承历史,迎接挑战,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
近年来,张家川县一中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教育部门提供数据表明:年全县高考普通本科上线219人,其中县一中51人,占23.3%;先后获得县委、县政府授予的“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奖”、“高考进步奖”等荣誉称号。
2008年全县高考普通本科上线331人,其中县一中143人,占43.2%,上线率为19.07%,县委县政府奖励学校高考进步奖3万元;重点大学录取考生所在学校奖励5.5万元,应届生本科上线指标完成奖励5000元。奖给11名上重点分数线的学生每人5000元,共计5.5万元。学校先后获得县委县政府授予的“平安校园”、“高考进步奖”、“教学质量管理奖”和县教育体育局授予的“教育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2009年,全县高考普通本科上线540人,其中县一中264人,占报考人数的48.9%,上线率为33.38%,较2008年增加了14.03个百分点。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被重点大学录取考生所在学校奖”,奖金35000元;“高考进步奖”奖金30000元;“高考应届本科上线指标完成奖”,奖金5000元;授予“高考进步奖”的奖牌一面。
走进张家川县一中,我们探寻其在教育教学中创出的成功经验。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张家川县一中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骄人的业绩,一是离不开当地党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二是关键有一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求实的校领导班子和敢于拼搏、敬业、严谨的教职工队伍,他们始终践行着“学校教育关系到数万学子,关系到千家万户,教书育人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希望”的教育理念。

创新管理 抓好学校制度建设
张家川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制定出了一整套完善的《张家川一中管理制度》,规范学校各项工作,使管理从严、从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随着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出台,不但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正如校长米文贵所说:“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对人的体贴和关怀,管理中尽量避免不当批评和处罚,不要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学校形成既有规章的严肃性,又要有人情的温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和生活,这样才能创建一个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甘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和谐校园”。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肯定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尺。对校领导采取包级、包组、包处的办法,责任到人;对教师实行年级管理,由过去的教研组管理改为年级组管理,实现了管理重心下降,将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在教师出勤上,实行签到制;在备课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张家川县一中教学常规》;在作业批改与检查上,实行定量制与定期检查制。改革了办公制度,由过去的教研组办公改为年级组办公,这样便于班主任了解学生,便于同年级老师之间、同学科老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便于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还建立了一整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对完成教学指标的班级和教师予以奖励,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重奖。

注重师德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由于历史原因,张家川一中教师基础薄弱,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尊重学生、服务学校、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在注重校本培训的同时,学校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派教师外出进修或参观学习。两年来,学校先后派20多名教师去天津、西安等地脱产学习;还从全县招聘了一批优秀教师23人,采取新老结对“一帮一”和“一年教学入门,两年素质达标,三年力成骨干”的培养目标,使青年教师和新任教师得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业务水平,营造了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每逢节日由校领导对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慰问。现在学校已形成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他们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展示了张家川一中教师的良好形象。另外,学校还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走进校园的学生感觉到家的温暖,决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使广大学子更加勤奋学习,让学生家长更加放心和信赖。

(400米跑道的标准化体育场正在建设当中)
着眼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张家川一中严格遵循教育规范,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以“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人民满意”为办学宗旨,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振兴中华”为校训,贯彻“团结友爱,文明诚信,敬业奉献,务实创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校要求教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效益,重视教学的过程管理。改革教师的配置制度,由过去骨干教师把关制改为循环制,对全体教师根据年龄特点、专业特点进行了合理的配置,这样既调动了所有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培养锻炼出了一批年轻教师;改革考试制度,由过去一学期两次考试改为三阶段考试,每次考完后对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总结。这样,既能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及时沟通,又便于学校对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进行动态管理,更有利于在短期内让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位教师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情况;高考从起始年级抓起,对每一个高一新生灌输高考理念,高一新生入学后,根据成绩分快慢班,给各班分解下达三年后的高考指标。这样做,既避免了高三才抓高考,高一高二不过问前松后紧的被动局面,也使每一位教师增强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觉得肩上有担子,心中有目标。多年来,张家川一中形成了把责任揽在学校,把学生交给教师,把教学集中在课堂,把作业消化在学校的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学校从抓备课关做起,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制定了《张家川一中高考备考方案与复习计划》,并组织了各学科备课小组制定了本学科详尽的教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和分析会。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各种过关课、达标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听评课活动。学校开通了校园“英才网”站,要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捕捉信息,精心备课。他们还将德育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把工作由过去的单纯如何提高升学率转变到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进步,这样,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陶冶,同时也给学生学习注入了精神动力。张家川一中以其鲜明的特色、丰硕的成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也是学校立足现实、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真实写照。
新校区 新起点新征程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了切实解决部分初中毕业生上学难的问题,加快高标准化高级中学建设步伐。2008年4月,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一中实施整体搬迁,新建一所规模较大、全封闭式国家二类标准化高级中学,项目总投资7183万元,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建设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8096平方米;综合实验楼1幢,建筑面积7910平方米;图书馆1幢,学生宿舍楼3幢,学生食堂1幢,教师公寓楼1幢;修建塑胶运动场1个,长400米,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目前,新校区已经建成,占地180亩,可供全县1000名初中毕业生进校学习,在校学生数达到3000人。
六十三年艰苦创业谋发展,六十三载锐意进取铸辉煌。我们相信,张家川一中乘着建校63周年和新校区落成庆典的东风,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张家川县一中有规范的学校管理和卓有成效的教学经验,有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团队的齐心协力,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谱写出更加动人的新华章。
